2024-03-27

旧手表



​收拾衣柜,我在衣服堆里翻出一块手表,一开始完全记不得我有过这样一块表。拿着反复端详,渐渐想起那是我刚来北京不久,大约2010年前后,给自己买的一只西铁城光动能E610手表。然后辗转搬家,天南地北,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戴表,习惯了手腕上空空如也。这块西铁城也就放在桌子上,放在书柜上,反正它是光动能,只要有一点光它就能继续走。

它是什么时候失踪的,又是什么时候躲进了衣柜,我同样毫无印象,事实上,如果不是偶然重逢,我已经彻底忘记了它的存在。等我把它拿在手里反复端详,上网搜索使用说明书,试图重新激活时,那些沉睡的记忆渐渐复苏。我看着它的金属表链,想起去店里购买的那天,柜台里金属表壳的反光,店内过于明亮的灯光,以及店员过于热情殷切的口吻,再一次让我心里产生转身就逃的冲动。
在我工作之后的头十年,喜欢手腕上的沉重感觉。在那段时间里,我戴一块天梭表,同事去日本出差代购回来给我。全金属分量十足,拥有好多种功能,大多我都不会用,学了也记不住。除了时间之外,我只用它的气压计功能,尤其喜欢坐飞机时在起降阶段打开观察气压变化。
那时我在航空公司。航空公司有两道门,把人们隔离开来。一道是行政大楼的大门,它把一线员工和文员隔离开来;一道是机舱门,它把一线员工隔离开来,一边是飞行员,一边是其他人。第一道门我有可能通过,不过会很艰难。第二道门没有任何可能,根本是两种人,两个世界。
飞机起降时,我摆弄手表上的气压仪,看它如何变化,并且想象在驾驶舱里,机长他们面前的高度仪、气压仪也在同样变化,我们在干一样的事情。那只天梭表设计得很好,指针和表盘乃至配色看起来都很像是驾驶舱里的仪表板。
辞职来到北京后不久,我竟然把表冠给彻底撞掉了。那天我难过了很久,不止是因为一笔金钱上的损失,更在于我把这一次损毁视为一个预兆,暗示我和民航业之间的缘分从此结束。的确如此,询问完维修时间需要三个月,维修费用相当于三分之一块手表的价钱之后,我就把手表摘下来放在书桌上,再也没动过,再也没有玩过一次气压仪。
西铁城是我去到互联网公司之后买的表。互联网公司里又是另外一副光景,当时互联网正在快速崛起,那些去得早的员工,拿了股票兑了期权,喜欢购买和比较手腕上的名表,并且建议其它同事也去购买。不然就是建议买车,不然就是建议买房,那时候的中关村里都是金钱的味道,一切都轻飘飘的。
我买了一块西铁城,因为它足够重,也因为它不需要上弦或者换电池,还因为一点点好奇心,我想感受一下电波自动对时是怎么一回事。总需要有一点迷恋的东西,就像是当初迷恋气压计一样,我迷恋一块手表和遥远的基站之间通讯这件事。记得当时我这块表只能接收日本的基站信号,需要在特定时间,需要对准特定方向,我花了很多时间兴致勃勃地找信号,只是为了亲眼目睹自动对时是如何发生的。
几年之后,我离开了互联网大厂。先是把双肩包里的笔记本电脑取出来,不再背着出门。然后是彻底扔掉了双肩包,习惯了甩着两只手出门。再然后是彻底不带钱包,不戴手表,兜里装着个手机就出门。每一样东西我都曾经以为在生活中不可或缺,偶尔它们不在自己身边就心神不宁。然而,事实证明每一样东西都可以放下,都可以放弃,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发生,街市如旧,太阳照常升起。而我也能安然接受身上的东西越来越少,这样反而让我觉得自在,不需要一遍遍检查它们都还在不在,担忧它们会不会丢。
身上只有衣服鞋子和手机,像这样我生活了很多年,夏天的时候风从领口和裤管灌进来,所经之处空空荡荡,我摇摇晃晃走在街上。大概就是在短时间,我彻底忘记了我还有过手表。
现在我戴Apple Watch,没有sim卡,配织物表带的那种。手表对于我而言,已经变成了另外一种东西。我戴手表主要是为了监控心跳、睡眠和锻炼情况。它既不能带我穿过某一扇门,也不构成比较和建议的理由,就是一块集成了各种感受器的电子设备。我甚至想过,如果有天可以埋入皮肤之下,用生物电来供能,我怕也会接受,因为是实在是懒得每天充一回电。手表对于我而言,再也不是一件装饰品,不是一件小玩具,就是个监控仪,我平常不会和它玩。
直到我重新发现那块西铁城手表,死去的记忆在阴雨连绵的北京春日突然开始袭击我。我把它放在亮处,放在灯下,让它吸收光能,于是它又开始转动起来。它不单转动起来,而且还重新启动了闹钟功能。我这才想起,在过去几年里,我经常听到家里有轻微的电子告警声,每次都觉得大事不妙,但是每次都找不见来源。原来是手表在衣柜深处,在暗无天日的所在,在好几年间坚持启动闹钟,然后是启动电量告警,最后才终于寂然无声。
随着秒针开始转动,我仿佛又看到了互联网的黄金年代,看到中关村里熙熙攘攘的人群,看到人们在苏州街上排长队等新疆炒烤肉面,在迫不及待地打开锡纸包鲈鱼,闪来闪去的公司T恤,摇摇晃晃的吊牌工卡,眼镜,青春痘,充电宝,油腻起绺的头发,热气腾腾,满脑门流下来的汗水......让我此刻耳边此起彼伏的互联网行业低电量告警声变得分外清晰。

------


2024-03-26

家用光污染

 


学坏容易学好难,正所谓: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司娘学跳假神。前段时间,我在留言区看到读者关于台式电脑的一句留言:我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关机......
看到这句话,我当场开悟​。对啊,我小时候在学校机房里开始接触电脑,​有严格的流程要求使用完毕要关机,但其实电脑不用每天关机​,它反正会转入睡眠状态,在低功耗下继续运行,这反而要比​频繁开关机带来的损伤要小。而且,不是还有很多自动升级和自动扫描么?完全可以保持电脑常开,​让电脑自己去做完这些事情。
于是,我就学会了​电脑不关机。每天早上点一下鼠标,屏幕亮起来,昨天的所有网页都还在,​打开直接画今天的图写今天的文章就好。
昨天晚上可能是因为下雨气压低,又或者是月食的缘故,我​迷迷糊糊睡不好。半梦半醒躺在床上眯缝着眼睛看天花板,​突然意识到我没有睡在黑暗里,头顶半个天花板都是亮的,有一种晨曦​透过窗帘的感觉。我翻身下床检查,发现光源是我的​电脑机箱。具体来说,就是机箱最下方有一圈​RGB彩灯,它们在深夜里顽固地亮着,散发着暧昧不清的光芒,午夜小发廊感极强。
本来我可以关机直接睡觉,但是我中了不关机的毒,就去上网查找如何关闭机箱​灯光的攻略。根据攻略,我在机箱上找到了一个隐蔽的按钮,成功关闭灯光,心满意足躺回床上,呼叫智能顶灯,让​它关闭,准备陷入美好安甜的黑暗。然后我发现,半个天花板是绿色的​。
跳下床,冲过去检查,发现光源是我的​鼠标。我的鼠标不知道为什么,非要​坚持继续亮着。我记得平常自己在操作时它就像是一块无声无息的石头,不知道什么时候,它的顶部出现了一盏绿色的Led灯,就那么幽幽地亮着,​探险电影感极强。
这时候我又发现,机箱那边还有灯​。一处是老黄家显卡上​亮着一行字:GEFORCE,​另一处是主板上亮着一行字:CORSAIR。有了这个发现之后,我在房间里发现了​各种光源。台灯的呼吸灯,猫用水机的呼吸灯,空气加湿器的呼吸灯,充电头呼吸灯,透过卧室门缝,客厅空调面板的绿色指示灯在上下起伏,就像是被特种部队的激光引导光束照住正在瞄准​。
​不知道你对前几年中国许多城市的亮化工程或者夜色工程有印象没有?就是说,市政人员在行道树上安装了很多小电珠,到了夜里就点亮,看起来就像是树上有许多金黄​的珍珠。我发现自己的卧室里有那么多形形色色的​灯之后,我感觉我自己就是一棵行道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电器制造商多了一项恶习,喜欢给家用​电器安装上呼吸灯。到了夜里机器屁事没有,但是要有盏灯缓慢地一闪​一闪闪不停,说是这种呼吸灯能让人感觉心情平静,​易于入睡。易于入睡个屁,每家厂商都那么想,每样家电都安装,一到夜里,周围此起彼伏都是呼吸灯在闪烁。我抱着猫躺在床上,感觉自己是他妈在睡大通铺,周围横七竖八全是人,此起彼伏在打呼噜。
最后我实在是没办法,只能选择把电脑关机,因为老黄的显卡没法关闭,​想要关闭还得下载专门的程序。nvidia的工作人员在社区回复说,会把显卡灯光管理程序集成到nvidia管理软件里去,我看了一下回复时间,六年前​。很明显,他们​并没有做这件事。而主板灯光,可能需要我关机重启,进入BIOS​修改设定......告辞告辞,中关村装电脑的人在这个时间都已经睡了,​为什么我还要在自己家里加班?那么勤奋,我怕GDP受不了我。
至于说那些呼吸灯,​我用自己的T恤、袜子、衣服加以遮盖。于是,房间里终于平静了下来,黑暗了下去,就像是安全温暖黑暗的洞穴,可以让我盘成一圈​枕着前爪安睡。但是我还是觉得哪里不对,​抬头看,还是有光透过窗帘顶部的缝隙照进来。我撩开窗帘,一整座城市正在用强劲的电力照明,把天空中的低云映照得一片透亮。
我得到个结论,​家里的光污染很严重。数了一下,我的卧室​里起码有六七处会在夜里发光,其中有三四处有动态光效。​完全都是人为,完全都没有必要。依照我的个人审美,​任何家里日常需要使用的物品,最好都是无声无息地存在,不需要随时刷存在感,提醒我它的存在。但是厂商的审美和我不同,感觉是如果不随时提醒我,我就会忘记它们的产品,​就不会去用一样。
在那么多夜灯里,我唯一支持的是冰箱智能灯。在夜里,如果冰箱发现有人接近自己,就会自动点亮一盏​柔和的灯,指引人去找到冰箱把手。​除此之外,它会保持静默。我不明白台灯为什么在夜里关闭之后还有留个灯,也不明白为什么猫用饮水机​需要开呼吸灯,诸如此类。​夜里的灯光越多,人就越难以入睡。刑讯中的睡眠剥夺,用的就是这个手法,不知道厂商们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我打算尽快把所有插座都换成智能产品,​用彻底断电来解决夜间光污染的问题。但我也依然担心两个问题,​一个是智能插座是不是也会有呼吸灯?另外一个问题,是我不确信有没有家电像我的鼠标那样神经家电,在断电之后就开始启动呼吸灯,提醒我要给它充电​?
最后,开头一段话里的“司娘”就不用纠正​我了。司娘,又叫司娘子,是川滇地区民间的​女性巫师。司,可能是执掌的意思,也可能是“师”​在西南官话里的转音。





2024-03-25

先开个头

 


​有读者朋友留言问我:“菜头:你有没有那种特别烦躁的时刻?就是看着自己的心不停的回荡起伏,无法安静和安宁。这种时刻,你会做点啥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呢?
要知道,写作者尤其是长期写作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持续地体验,然后不断地产生感受,最后把这些感受中的某一个转化为写作灵感​。所以,写作者​必须是很敏感的一类人。敏感作用于外界的时候是好事,能在一朵花上看出更多颜色,​更多细节。但是敏感同样也会作用于内心,一件小事,一点情绪扰动,都会让内心掀起惊涛骇浪。此时情况就会很糟糕,烦躁、焦虑、心绪不宁,坐立不安。念头如瀑无法停歇都是​常见现象。
其他写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解决​,我可能永远也无法知道真相。就我听闻过的方法,有暴食、酗酒、跑步、泡热水澡等等​不同个人选择。就我个人而言,我很早就过了烦躁不安的阶段,进展为心惊肉跳,魂不守舍​,感觉命运正在暗中不断蓄力,准备发出​残暴一击。那种力量之大扭曲了虚空,以至于让我的汗毛感觉到空气正在轻微​振动,有未知的压力正在瞄准我,有什么果实即将成熟然后落在我的头上。
所以,任何人都有​心烦意乱的时刻,也都是某个从过去时空里​结出来的果实行将成熟的征兆。相比之下,心烦意乱无法安住算是较为轻微的症状,准确说应该算是烦恼​的一种。我个人不建议暴食、酗酒一类的解决方法,这里分享一下我自己过去常用的方法​:
如果还没有心烦意乱到非常的程度,那么​人就应该还保留了部分思考的能力。这时候就试着去想一想今天一共要去做哪些事,​把它们清清楚楚罗列下来。烦恼一定是藏在某些事情后面,所以整理这张清单也会让你觉得心头烦恶,这时候你必须强忍恶心把一桩桩一件件事情写清楚。
再长的清单也会有一个尽头,等你写完最后一项的时候,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烦恼​就变成了有限长度的一张清单。你没有办法解决无穷无尽,但你有可能解决一张清单,​于是心就从面对无限的麻烦转回到解决有限的问题上来,它就不再像之前那么狂乱​无助。
接下来的一步会很重要:在清单里挑选一件最简单的事情​,立即着手去做,用最简单的方法去完成。比如说你心烦意乱了那么久,可能会觉得心火上升,肾水不济,有些口干舌燥,那你就放下清单立即去弄一杯水来喝。白水就行,不要又陷入选择什么饮料的新麻烦中去,一杯白水就行,喝下去,然后​你就可以划掉清单中的一件事。
虽然只是喝一杯水这样的小事,解决它同样能带来一阵​轻松和压力释放。记住这种​感觉,再去找清单里第二简单的事情去做。​这时候,你的动力就要比做第一件事的时候强大一点,毕竟之前已经有了正向反馈,​信心也因此增强了。就这样一件接着一件,做完一件休息一下,体会一下轻松和压力释放的感觉,接着做下一件。
做事本身没有任何意义,但它是一种很好的转换​。之前你觉得心烦意乱,​心烦意乱全都来自自己内心,来自内心里念头的不断翻腾。现在你转去做事,心的注意力焦点就从内部转为外部,从过去未来现在的​乱想乱跑复归当下,于是心的自我折磨就会​减少减轻。简单说,别让你的心自己单独待着,​要转移它的注意力,不然它就会自动生起烦恼。
像这样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去做,能够​解决一些细微的烦恼,但是总有一些粗恶沉重的烦恼​无法解决。不过,能先解决​一些细微烦恼也已经很好了。很少有单纯的烦恼,烦恼总是会相互串联相互纠结,​形成很大的一团乱麻。如果你仔细去观察的话,会发现你所感到的烦恼并不是只有一种,而是由大大小小的烦恼​相互扭结而成。所以,能够先去除掉一些细微的烦恼是相当好的事情。在你正式开始解决任何困难之前,你总是需要先清理出一个适合你施展的工作面来。
粗恶沉重的烦恼可能是你的心最关心的问题,比如说你公司的人力资源叫你下午去见一面,你​怀疑这是要辞退。于是,你想到了孩子,想到了房贷,想到了投简历接受一轮轮面试,想到了回家如何向家人解释。由此,就会产生烦恼,这种烦恼就很粗重,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还是回到那张清单,​现在你已经习惯了逐一完成各种小事,具备了一定的信心,​拥有了部分的定力。接下来的​一步同样很重要:
不要忙着继续刷任务了​,刷任务​能解决的烦恼有限。现在请你暂时停下来,回去​检查清单上你已经完成的那些事情。​然后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不做这些事情​又会怎样?​不喝一杯水会怎样?不起身走几步会怎样?不回那个电子邮件会怎样?不会怎样,生活继续,地球照转。记住地球还在照常转动这件事,​同时继续向后逐项检查清单上所有没有完成的事项。
依照我的经验,这时候会发现绝大多数的事情​不做真的不会怎样,它们并没有那么重要。它们要是本身没有多大意义,要么就会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消散,地球照转,它们对你的生活,对于你的人生影响​同样微乎其微。之所以你觉得必须要完成,之所以你因为未完成而感到焦虑烦恼,只不过是因为你已经习以为常,不假思索地觉得应该要完成,只不过是因为你从未静下心来观察一番,​事情究竟是什么事,究竟值不值得做?
地球照转,当你失去了莫名其妙的“必须要完成”一类的念头,​因为未完成而产生的烦恼也就一并消失了。先是让心从内转向外,让心转向当下,就获得了安止,然后让心去仔细观察,让心去思考事物的意义,大多数烦恼就会因此消解。
至于说最为粗恶沉重的烦恼,这时候它们也会变得轻了许多。因为它们周围细微、中等的烦恼已经被消除,那么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消解中小型烦恼的方法同样可以运用在粗重烦恼上,因为它们的构成是相同的,在追问“不做又会怎样”的时候,因为本身没多少意义而​同样被消除。另一种是因为剥离了其它烦恼之后,粗重烦恼的脉络和结构就​可以被清晰地观察到。一旦可以观察到,它就会从​一团无从着力的烦恼转化为一件具体的事,具体的事就有具体的解决办法。于是,你就从感受烦恼转变为想出办法​,积极应对,走出之前的情绪。
等所有这一切都结束之后,心态恢复平静,内心得到安定,最重要的一步还​没有完成:
你应当再次思维当你心烦意乱时候的世界,​和你此刻看到的世界有什么不同?​当你心烦意乱的时候,看到的是一个处处都没有答案,处处只有障碍的世界。而你此刻恢复平静,看到的还是那个世界,不过已经没有那么多阴霾,那么多雾气,那么多障碍困难​横亘其中,只不过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一件件具体的事。并没有特别难为你,也并没有特别针对你。两下对比,你需要思维一下你的心有多么大的力量,它可以把你所看到的世界​变成什么样子,可以造作出怎样的​景象来影响你的心情。
人们经常说“心的力量”,心的力量不是它能举起几斤铁,也不是它能让人一口气爬上珠峰,而在于它能够制造让你相信的幻象,让你相信自己被困难和障碍包围,让你相信你对现实无能为力,让你相信​你是个怎样的人。同样的,心也可以回答诸如“说不会怎样”、“不做会怎样”之类的问题,帮你追问意义,破除覆盖在世界上的这层幻象,​帮助你看到人和事赤裸裸的本相。
如果你能因为烦恼而认识心的力量,明白它能如何造作,明白它能如何清明,那么,你就获得了对治日常生活中烦恼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感觉到心烦意乱是一件好事,感觉到心烦意乱而要想要找到解决办法​是一件更好的事情,因为它​暗中开启了自我认知的大门。同样的,一个人感觉到心惊肉跳,魂不守舍,也是一件好事,起码他意识到在某处有果实正在成熟,正要落在自己头上,于是就有了求取解脱道的​可能。而那些懵然无知的人,似乎就在一切无法改变的轨道上通往​终局。
​​先开个头,开个头总归是好的。


------





2024-03-24

就缺这一口吗

 


网络世界人类聚集之地,同时也是类人​聚集之地。​人类兴建,类人作妖,你大可以把网络世界当做是《山海经》或者《镜花缘》​来看。大体上,我对成年人类和成熟类人在网上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没有多少意见,他们的选择,他们的结果,和我无关,我赞成反对喜欢厌恶都不重要。但是有一类行为让我实在难以忍受​:
父母家人把孩子养了很久的小动物当面杀死,孩子哭到抽搐,一群​成人在边上哈哈大笑。更让我难以忍受的是镜头一转,小动物被做成一道菜,镜头追着拍小朋友吃得​很开心的样子。
毁灭了,在哈哈大笑中,​有珍贵的东西被毁灭了,永久性地毁灭了。
毁灭掉的有孩子的安全感,他们精心照顾的小动物,陪伴他们生活的小伙伴,他们美好童年生活的一部分,被强横的大人从天而降夺走,杀死,彻底毁灭,​但是他们对此完全无力抵抗,他们的意愿完全不会得到尊重,他们的情感寄托遭到当面践踏,这怎么可能是一个让人可以​信赖,感到安全可靠的世界?
这又是怎样凶顽残暴的成人世界?而这个世界里的人,面对自己的痛苦却可以哈哈大笑,自己还要和他们继续生活下去,​这是怎样一件绝望而又恐怖的事情?
毁灭掉的还有孩子人性中的良善,而且是以羞辱的方式,让他们为了自己​曾经拥有的良善而感到羞赧。不忍陪伴自己的小伙伴被杀死,这是人性中天然的良善部分,也是人性中最宝贵的部分,它使得人成其为人,异于禽兽的可食用/不可食用两分法世界观。因为有良善,于是会有勇气,有担当,有恻隐之心,激发出人类​美好的性格,使得人们彼此照顾,守望相助,使得文明成为​可能。
对于美食的欲望也是人性的一部分,但这种欲望和良善不同,欲望指向自我,​良善指向他人。“当初哭得有多么伤心,现在吃得就有多么香甜”,这是成人在孩子还没有自主判断能力之前,强行诱发孩子的欲望,当面演示用欲望摧毁良善,让孩子接受个人欲望,尤其是饮食男女这样的低级原始欲望要强于良善​的力量。利用这种羞辱的方式,让孩子在尚未能够深入思考之前,就迫使他接受自己就是个追随个人欲望的人,而良善似乎只是一种伪善,是一种个人表演,很容易被他人戳穿。
这不是什么家庭生活,亲子时光,也不是什么搞笑视频,趣味生活,而是非洲童军的训练。迫使孩子参加杀戮、劫掠、强奸,就可以熄灭他们眼睛中的光,彻底把他们转变为​杀戮机器。因为他们接受了世界就是这个样子,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我能理解在物质匮乏时代里人类类似的行为​。每一个家庭成员都需要为家庭做贡献,大人种田砍树​,孩子就要负责养鸡养鸭养兔子。在那种时代里,没有什么陪伴动物一说,所有人都在为一口吃食而​努力。即便如此,我都很难接受​那种杀死自己家看门狗,为春节加一道菜的行为,而且为了美味,需要把狗活活吊死​,在死前要挣扎呜咽很长时间。因为那狗到死之前都还保持着自己的信任和忠诚。利用这种无条件的信任和忠诚去杀死一条终年看家护院的狗,​我认为人性中同样有什么东西泯灭了。
现在早已经不是这样的时代了,餐桌上并不缺乏孩子养的一只兔子或者一只鸡,绝大多数人并不需要在吃一顿和饿肚子之间做选择。同样的,孩子大多都是孩子,不是家里多添了一张吃饭的嘴,​于是也没有用个人劳动反哺家庭的义务,他们的义务是学习和成长。
那么,为什么要用摧毁孩童安全感和内心良善的方式,只是为了​得到一份超市里几十块钱的食材?而代价是让孩子变成一个防备、警觉、冷漠、​个人欲望至上的玩意儿。并且是在哈哈大笑声中,并且是在“你不吃得很欢实么”的羞辱声中。这不是人类应该干的事情,这是类人才会做的事情。因为一切营建,一切情感羁绊​都是毫无意义的,最踏实的做法是落肚为安。​如果是这样,又有什么是不可以吃掉的呢?又有什么是不可以被牺牲掉的呢?这样的一群人组成的一个​社会,又会是怎样的社会呢?
也许从来就不存在什么“培养孩子”这件事,我们如何对待孩子,​其实是在塑造我们自身未来的生活。因为未来在公车上决定要不要给我们让座的就是他们,未来在街边决定要不要扶起跌倒的我们的还是他们,未来决定在病床边要不要踩住氧气管子,要不要省下一笔医药费的​依然是他们。等到他们坐在在公车上闭起眼睛,在街头伸脚跨过我们的身体,在医院毫无怜悯地踩下氧气管子的时候,我们的一双朦胧老眼里会看见天空中有小鸡小鸭小白兔小狗小猫在哈哈大笑,嘲笑说“你不是很有力量么”,“你不是可以为所欲为么”,“你不是可以把命运强加给别人么”,它们总结说:“现在轮到你了”​。
作为成人,当我们凝视孩子望向我们的双眸,望向那双清澈见底,毫无杂染的眼睛,黑色的水银珠子滚动在雪白的冰面上,应该想一想我们自己在成长中失去了什么,也应该想一想面对这样的一双眼睛时,我们应该​让他们看见怎样的一个世界,把怎样的一个世界交到他们手上。
不要去毁败。


------


2024-03-23

在和菜头的激励下

 


我曾经多次鼓励人们去写作,​这事我认。我也​在身体力行每天更新,这事我也认。我看到人们真的去写于是心中暗自欢喜,这事我还认。​但是看到有人说:“在和菜头的激励下,我已经坚持更新了XX天”​,这事我绝对不认。
“我已经坚持更新了 XX 天”这种表达,在我看来就是个不祥之兆。你说“坚持”,那就是用力,用力就不可能持久。事情需要坚持,那就是勉强,勉强就不​可能有好结果。“我偏要勉强”,那是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里蒙古郡主敏敏·特穆尔撒娇时说的话,结果在一番勉强之下她嫁给了双鱼渣男​张无忌。张无忌在各种女人之间难以取舍,拿不起放不下,新婚之夜就打算私奔,我看他的上升星座可能是天秤​。
更何况“坚持”两个字上有额外的自我同情,自我赞赏的成分,有了这些东西,面对反馈和阅读量,人心就容易失衡。我在网上写作超过20年,​类似的心态或者说心魔我都经历过。心魔发作的时候,通常是以质问的语气升起:为什么我写那么好,你们却不​赞美?为什么我写得那么用心,你们却不肯​去读?​为什么我坚持写了那么久,为什么读者就是小猫三两只?为什么我明明比XX写得更好,为什么大家​只喜欢读他写的垃圾?
在童话故事里,在第三个一千年魔鬼发誓说​:这一次谁点开我的文章阅读,我就要吃了他!
为什么魔鬼那么生气,为什么他的想法如此变态?因为他坚持​,当他坚持了两个一千年之后,在第三个一千年到来的时候终于彻底崩溃。阿拉伯人研究​人的心理很有一套,在童话故事里都有很多深刻的解读。
就我的个人经验而言,一个人在如何使用中文表达,​意味着他持有怎样的心态。文字很容易作假,但是文字也​容易让人暴露。还是那句话,如果换成是我来说,我会​讲:​我已经更新了XXXX天。
这句话在表达上我认为就要好一点。它是个事实,事实就可以如此陈述。整句话的重点落在动词上,也就是“更新”上。我更新是因为我想更新,​我想写作,不是因为我想坚持,更不是我想坚持给谁看。我吃饭是因为我想吃饭,我刷牙是因为我想刷牙,于是更新​就变成了吃饭刷牙那样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事情。自然而然的事情就不需要用力,更无需勉强,它就像是流水那样自然朝着应该去的方向​流淌。
相反的,当我们说“坚持”的时候,已经预先埋藏了否定的种子。“我喜欢你”,这是​表白,也是事实陈述,表达了个人的真实意愿。“我坚持喜欢你”,这就变成了舔狗​的哀鸣,​隐藏着莫名其妙的绑架:那你为什么还​是不肯喜欢回来?同样的,“我坚持吃饭”这句话已经给出了足够多的暗示,要么饭难吃到无法想象,要么​人已经无法下咽。那我要问,“我坚持喜欢你”这件事情可能​一直坚持下去吗?我坚持吃饭这件事​可能一直坚持下去吗?​否定的种子一定会萌发出来,你选择坚持就是一早选择了放弃。
关于坚持这个话题我已经写过许多次,​但看来收效甚微,甚至到今天都还会出现“在和菜头的激励下,我已经坚持更新了XX天”这种句子。我想,可能是因为过去几十年就是个​用力的时代,大力出奇迹。过去几十年前的人们偏要喜欢勉强,​努力就有奇迹。所以无论我怎么说不要坚持,都没有人愿意​听。无论我怎么做,都被理解为坚持​的结果。我并不担心自己,我担心这样想的人,在时代坚硬现实板结的情况下,​选择相信坚持可能会很受伤。
过去几十年前我做过一些事情,也尝试过各种做事的​方式。如果要总结一下什么才是最有效的方式,我会说是“母猫衔仔”​,它是最有效的。母猫生了小猫,当她要带着猫仔从一处去到另外一处时,母猫就会衔住猫仔的后颈​皮叼起来带走。她不能太大力,因为她的四颗犬齿非常锋利,​是顶级捕食者的杀器,容易伤到猫仔。她也不能完全不用力,否则猫仔​会松脱滑落导致没法带走。
绝大多人做事的时候不用担心自己不够用力,不够努力,都卷成这样了还需要多大的努力​?相反应该多想一想,是不是太用力了,是不是太勉强了,​是不是太想要做成以至于扭曲了动作和心态,是不是自己的犬齿已经扎穿了皮?那些老子偏要勉强,那些必须赚完最后一个铜板的人,结果如何​大家应该看到了。但与此同时,母猫们正在全世界各处成功地把猫仔从一处衔着​运到另外一处。
昨天有位读者问我说​:“想问叔对求不得的喜欢,或者叫爱?怎么看呢?” 我回答说:1、 备胎不得好死。2、感觉很勉强很吃力,那就是老天要留你一条生路,希望你转身逃跑,请你不要辜负天意。我想,这个回答并不只适合情感问题,也许在别的领域里也同样是成立的。
一个人先要做一件什么事,最好是自己​想去做,喜欢做。​事情变成需要坚持才能继续的时候,其实就已经不大对味了。这已经不是在为自己的本心本性去做,很可能是为了无聊的​虚荣,自我的装饰去勉强为之。你想要写作,那就去写作,你想要连更,那就去连更。​有这个念头在,牙齿已经咬得够紧了,接下去的事情就是放轻松,让事情自然发生。一旦你要坚持写作,坚持更新,力量用在坚持上,相信坚持就有结果,努力就有奇迹,那么你就是在难为自己,​就会受伤。
在一切都顺风顺水的时代,努力一下,勉强一下,坚持一下往往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不是因为因为自己有多厉害,而是时代的潮水在整体上升,​在你身下托举着你,​努力的是时代。10年前写公众号,不需要你能写多好,​你能更新就能自然收获读者​。不是因为你写得好,也不是因为你能连更,而是整个公众号平台在爆发性增长。
现在你写公众号,你再怎么努力,再怎么坚持,​人都在往短视频那边头也不回地跑走。如果你不是真喜欢写作本身,不是真喜欢每天表达,那么从坚持到放弃​就是个时间问题。因为​时代变了,潮水早就已经不在这里了,潮水在别处​上涨。只有不去坚持,专注于写作本身的人,只有把写作这件事情当作是吃饭睡觉的人,才能在不知不觉中一天天做下来。他自己只思维吃饭睡觉写作,​让一切自然而然发生,根本不会思量什么坚持什么成功什么爆文,​于是在旁人眼中看来,这个人就是在坚持。
电影《阿甘正传》里有一段情节是阿甘跑步,阿甘日复一日地在美国东西海岸之间往返奔跑,坚毅而​悲怆,身后很快聚集了一堆​跟随者,觉得从他身上得到了莫大启示或者是激励,看到了坚持的精神力量。​
但阿甘是个傻子。



------


2024-03-22

《三体》看书就好

 


Netflix版电视剧《三体》昨天上线,​春天里的人心就有些乱。之前国内已经出过一个电视剧版和一个动画版,​我都没看,这一次的海外改编版​我同样不打算看。
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剧,​运气好的叫做珠联璧合,交相辉映。比如说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改编自惊悚小说大师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无论是电影和小说,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尤其是电影在改编时,加入了一些原著小说里没有的情节,但是又能做到完全符合小说主旨,就像是斯蒂芬本身亲自创作,在故事自身的​基础上做了深化和补充,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这样的原作和电影同样成功的例子,在电影的汪洋大海里只是星星点点​的几处岛屿。除了《肖申克的救赎》,还有《情人》《英国病人》《告别有情天》《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降临》等等影片,属于​很少见的情形。
次一等​的运气,是改编后的影视作品比原著强,这样的影片数量要多一些。比如说《阿甘正传》​,电影就要比原著小说强。那么多年里,只听说人们不断重温电影,却很少听说有谁反复读​原著的。同样的一个故事,原著小说在文学的层面上没有做到最强,但是电影在​影像的层面上却做到了最强,导演在二次创作的时候体现出了强于原著作者的能力。
​更为常见的现象是影视作品把原著改“坏”​了。这里的“坏”是个相对概念,有的是的确很糟糕,​导演和编剧甚至对原著都不熟悉就动手改编了。而有的时候,​原著改编的难度本身就很高,超出了编剧和导演的能力边界。但这也不是绝对关系,比如说彼得·杰克逊导演在拍摄《指环王》的时候,并不是一个狂热的​书粉,但是作品很成功。再比如说王家卫拍摄的《东邪西毒》,已经跳脱出金庸的原著太多,变成了​另外一种极具导演个人风格的同人电影,但也成为了经典。
《三体》在我看来,属于那种在技术上​很难进行影视化的作品。读小说时在脑海里产生的感触,很难换一种形式,用视觉​形象加以表达。类似智子封锁地球这种情节,看书时候通过想象力会感到刻入骨髓的冰冷和恐惧,但是想要通过视觉来产生同样的感觉就会异常困难​。封锁人类科技树这种事情,不是用眼睛看耳朵听能产生任何真实感触的,它就像是时间和空间一样,都是纯概念。
就算是二向箔摧毁一个星系这种事情,​在视觉表达上也没有多少余地。因为读者都是地球人,地球人​只拥有地球本地视角。对于地球人而言,摧毁一座城市的景象是可以理解的,​也会因此而产生情感波动。但是摧毁一个星系,则需要一种宇宙视角---观众站在宇宙某处,看着一整个星系在一道闪光之后​被毁灭。​然而,这种事情又有什么紧要的?宇宙中随时都有超新星爆发,都有黑洞吞噬星球,这些都是人类通过书本学到的​概念。地球之外发生的事情人们并不关心,除非人类已经进化到在整个宇宙里旅行,看到一个星系毁灭,就像是水手看到一片熟悉的岛屿被摧毁,​拥有这样的宇宙视角才会感觉到心惊。
附带说一句,为什么很多科幻小说里都要特别设定世界观,​创造出横跨宇宙的超级帝国?​也是基于相同理由。如此,星星之间发生的事情,从外部宇宙事件变成了帝国内部事务,读者和观众才容易把自己带入。就像是古罗马帝国,它本身是一个很小的城邦国家,​公民每天要面对和处理的事情都是城邦内部事务。等到罗马成为横跨洲际的帝国,罗马人还依然装作整个帝国依然是一个城邦,按照原来治理城邦的方式治理帝国,直到不堪重负​轰然倒塌。​罗马人非此不可,他们可以想象一个具体的城邦,但是他们无从想象一个巨大到公民一生不能走遍所有领土的帝国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如何运作。
人类面对宇宙时也是如此。
刘慈欣的《三体》强行把读者的视角从地球中心切换为宇宙中心,​世界观设定为黑暗丛林,迫使读者想象在一个宇宙大小的黑暗丛林里,人类应该如何自处,应该如何生存。这里涉及到的是权谋和策略,​和视觉没有任何关系。那句名言“毁灭你,但和你无关”,也说明了​许多场景都是在非接触情况下发生。想象一下,如果没有UFO降落地球,大气层外没有密密麻麻的外星战舰集群,人类和外星人就没有直接接触和直接对抗,​请问观众能看什么?
不是说概念就不能拍摄,诺兰就拍摄了梦境,拍摄了四维空间,维伦纽瓦就拍摄了一种具体的外星语言​。但那是诺兰,那是维伦纽瓦对吗?一定程度​来说,这样的导演属于导演中的天才,他们有办法把一种文字概念用影像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让所有观众服膺,觉得就应该如此。《三体》​请来的导演是诺兰吗?是维伦纽瓦吗?
《三体》本身就是异乎寻常困难的影视改编项目,请来一些还不错的、过得去的导演,而非天才导演,几乎注定了改编不会成功,​注定了书迷不会满意。虽然说书迷可能永远不会满意,但是导演的能力强横到了一定程度,哪怕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最后也会以导演的那一款哈姆雷特为准。彼得·杰克逊的《指环王》就是如此,第一部上映之后从此夏安村就是那个样子,末日山就是那个样子,甚至精灵弓箭手在近身之后​的作战方式就是那个样子。对于《三体》​,我起码到现在没有看到这种可能:强大的导演帮助书迷和观众可信地塑造出​书里的世界和人物,精准地表达书中的场景,让他们深信就应该是那个样子--​-大家很难取得共识。
所以,目前所有的《三体》改编在我看来就是个标准的商业行为。因为一套书很流行,拍成电视剧​就不会缺乏人气和讨论,那么它在商业上就是成功的。至于说究竟能不能改编,改编之后能体现原著的几成特点,用什么方式改编最能发挥原著的优点,在商业行为里肯定不是需要考虑的​要点。我能理解这一点,所以我就​不看了,也不会参与哪一个版本更好,​某个版本是不是魔改一类的争论。与其​争吵不休,边骂边看,不如直接看书就好。
​世界很大,生命很短,我想,还是把时间留给类似《冰与火之歌》遇见《权力的游戏》​的那一刻为好,应该对人类抱有这种信心。


------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