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3

Spotify被广告卡住

 



流媒体平台Spotify 以曲库丰富,推荐音乐品味上佳而著称。相当数量的人选择成为Spotify 的免费用户,其中包括我。今天晚上,在使用Spotify 过程中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Spotify is well-known for its vast music library and excellent music recommendations. Many people, including myself, opt for the free version of Spotify. Tonight, something strange happened while I was using it:

Spotify 会在免费用户的音乐流中加入广告,一般来说,听完30秒的广告,Spotify 就会继续播放音乐。但是,今晚我听完广告之后,发现整个Spotify App卡住了。我尝试过升级App,关闭重启iPad,关闭重启App,广告就停在第28秒不动,播放和暂停键都不起任何作用。
Normally, Spotify inserts ads into the music stream for free users. After listening to a 30-second ad, Spotify resumes playing music. However, tonight, after finishing the ad, the entire Spotify app froze. I tried upgrading the app, restarting my iPad, and closing and reopening the app, but the ad remained stuck at 28 seconds, and the play and pause buttons didn't work.


我通过Google找寻答案,发现Spotify 被广告卡住是个历史悠久的问题,在网络上类似的问题可以追溯到5年之前。就在此刻,Spotify 的用户社区里还有一个讨论,长达24页:
Searching on Google, I found out that Spotify freezing due to ads is a long-standing issue dating back at least five years. At this moment, there's a 24-page discussion thread in the Spotify user community titled:


在如此壮观的讨论之后,社区主持人只是在搜集资料,要求用户上报log文件,并且反复宣称团队正在解决问题,并没有任何可以真正帮助到用户的方法。
Despite the extensive discussion, the community moderators are only collecting data and asking users to submit log files. They keep reassuring users that the team is working on a solution, but there's no real help offered.

我自己找到了一个办法---
I found a way out myself:

当时我通过iPad 上的Spotify App播放音乐,使用Wi-Fi连接到我的Zidoo Z10 Pro 媒体播放器。再通过它连接我的放大器,放大器接书架音响。广告卡住之后,我切换iPhone 上的Spotify App,同样卡住。这样,我的iPad 和iPhone 上的Spotify App都不能用了。
I was playing music through the Spotify app on my iPad, connected via Wi-Fi to my Zidoo Z10 Pro media player, which was connected to my amplifier, which, in turn, was connected to my bookshelf speakers. After the ad got stuck, I switched to the Spotify app on my iPhone, but it also froze. This rendered both Spotify apps on my iPad and iPhone useless.

我反复尝试了好几次,猜测这是因为Spotify App认为广告没有播放完毕,所以不允许继续播放音乐。那么,我忍不住去想:如果我能让Spotify 成功播放一次广告,是不是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After several attempts, I guessed that Spotify might think the ad hadn't finished playing, so it wouldn't allow music playback to continue. I couldn't help but wonder: What if I could get Spotify to successfully play one ad? Would that solve everything?

由于iPad 和 iPhone上的Spotify App 全部卡住,我只能用iPhone 上的Spotify App 用去连另外一个无线音箱---之前我已经使用过它,所以它在Spotify App 的设备列表里。我很顺利地连接上了我的无线音响,Spotify 开始自动播放,并且很快地切换到之前的广告上。30秒钟后,广告播放完毕,Spotify App开始播放音乐流。在同一时间,我iPad 上的Spotify App也解除了卡阻,一切恢复正常。
Since both Spotify apps on my iPad and iPhone were frozen, I used the Spotify app on my iPhone to connect to another wireless speaker that I had previously used with Spotify and was listed in the device list. I easily connected to it, and Spotify started playing automatically and quickly switched to the previous ad. After 30 seconds, the ad finished, and Spotify resumed playing music. At the same time, the Spotify app on my iPad also unfroze, and everything returned to normal.

事情就是这样,因为网络或者软件的原因,造成Spotify 广告不能完整播放完毕,就会造成卡住。而Spotify App是非常顽固的一个软件,可能为了防止免费用户跳过广告,所以App 里也没有提供强制重启一类的功能,并且,在所有关联设备上都强制播放广告,造成卡阻在所有设备之间传染。
So, if an ad can't play completely due to network or software issues, it causes the app to freeze. The Spotify app is quite stubborn; perhaps to prevent free users from skipping ads, it doesn't provide a forced restart option. Moreover, it forces ads to play on all connected devices, leading to freezing across all devices.

但是对于顽固的Spotify APP而言,用户选择扬声器这件事优先权高于任何歌曲选择、播放,所以,它允许用户选择另外的扬声器。随着扬声器变更,Spotify APP会坚持播放广告,但是这一次只要能通过,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However, for the stubborn Spotify app, selecting a different speaker takes priority over song selection and playback. So, it allows users to choose another speaker. With the speaker change, the Spotify app persists in playing the ad, but this time, if it goes through, the problem is resolved.

我不确信Spotify 的团队是否真的无法锁定问题,也不确信他们是否真的无法开发出一个简短的判断逻辑或者重启功能,看起来,一切都像是为了维护广告的顺利播放。
I'm not sure if Spotify's team genuinely can't pinpoint the issue or if they genuinely can't develop a simple check logic or restart function. It seems everything is geared towards ensuring smooth ad playback.

不是一个所有人都适合的解决办法,但起码对于我来说,切换扬声器是有效的。
It's not a solution that suits everyone, but at least for me, switching speakers works effectively.





------


2024-05-02

保罗·奥斯特消失在背景

 


保罗·奥斯特是​我最喜欢的作家。谈到最喜欢,就已经和文学本身关系不大,​完全是一种私人关系---我作为读者,觉得他的作品在精神气质上和自己有深深共鸣。也许有别的作家比他写的更好,更广博,更深邃,更轻盈,我也完全承认,​但我不是很在意,我更在意保罗·奥斯特​笔下的世界。
2019年7月,我认识了编剧李樯。我们在北京一处露天餐厅,喝了一晚上​的啤酒。酒实在是喝太多了,最后我只隐隐约约记得他反复向我推荐保罗​·奥斯特的作品,​像是一道渐渐远去的回声在我耳边反复回响:保罗......要去读......保罗·奥斯特.....你必须.....别忘了.....
那是我第一次听说保罗·奥斯特,但并没有太在意。我偶然认识一个人,偶然喝了一顿酒,​行进间偶尔听到一位作家的名字,谁会在意呢?风一样的北京,​风一样来来往往的人,​风一样的名字随时消散在风里。但不知道什么原因,那天过后我突然开始看​保罗·奥斯特的书。三个半月之后,我专程在微信上感谢李,感谢他向我推荐保罗·奥斯特​。并且告诉他,大陆一共出过22本奥斯特的作品,我已经看了10多本,​准备全部找来看完。李表示他完全不记得了,他说“那天提起好多作家呢”​。
现在,我基本上看完了​这所有22本书。中间我在自己的公众号多次向读者推荐,很多人因此购买了《布鲁克林荒唐事》《幻影书》和《4321》​。我想,那本《4321》​很多人到现在都应该没读完吧?
像我这样密集阅读同一位作家的作品肯定不正常,我自己也承认这一点,​我对奥斯特笔下的世界成瘾,对奥斯特笔下的人物着迷,需要反复跟随他进入。他写什么对于我而言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可以一次次重临他所创造的世界,如同幻影一般凝视他所创造的人物在​这个世界里行事。
比如说《4321》这本厚书,我就喜欢站在保罗·奥斯特身后,踮起脚尖从他的肩膀上看过去,看他的手灵活地拨动命运的拨片,然后看同一个男孩在极小的变动下,​分别走上截然不同的四条人生道路,而每一种看起来都那么合情合理,自然而然。
我喜欢他一次再次地提及偶然,一次再次地反对因果律,就像是个禅师在反复提醒我无常的存在,然后让我看​世界如何在无常的驱动下显现出五彩缤纷的颜色来。我也很喜欢他一次次描写孤独破碎的人,一次次写这种人失去了一切身份一切标记陷入绝境,然后这个人又是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自我发现之旅,试图接近其实永远也​无法真正了解的自我。
文学成就是什么?创作水准又是什么?​我一点都不关心。和保罗·奥斯特什么时候才能拿诺贝尔奖相比,我更关心他什么时候能在下一本书里给​出一个答案。在一个充满偶然,又为偶然所驱动的世界里,有什么是可以​仰仗的,有什么是可以相信的?一个人开启危险的自我发现之旅,他能抵达怎样的深度,是否存在完全自我​觉知的可能?保罗·奥斯特没有答案,所以他多年来一次次下潜,在平行的世界里,在平行的叙述里,甚至是平行的人生里不断穿梭,想要找到那难以接触的​绝对真实。
然而现在一切都结束了,保罗·奥斯特于2024年4月30日因癌症去世,终年​77岁。或者他已经找见了答案,按照佛教上座部的说法,一个人一旦证得阿罗汉果位,​就必须立即入灭,保罗·奥斯特很有可能带着​答案死去,这种事情他完全做得出来。一个人沉迷于制造语言文字的迷宫,拼凑灵魂碎片,那么他就一定不惮于隐藏​答案,也会很高兴自己隐没入这个世界的背景中去。
​在四年又五个半月的沉默之后,编剧李在今早毫无预兆地找到我,问某家食品网店是不是我开的?我告诉他保罗​·奥斯特死了。他很震惊,反问我是什么时候。我说是前天,他说他本来正因为美食而满心欢喜,现在他突然觉得没了​胃口。我问他​:奥斯特前天去世,你现在突然想起我,有没有觉得这一切都是出自某种安排?
发出去这句话,我忍不住抬头看了看天花板,有点担心我会看到一张巨大的书页,​然后终于发现自己只是这书页上的一个标点。


------



2024-05-01

放下手机去度假

 


假期开始了,人们开始外出度假,我准备去朋友家度假。

我不参加大型聚会,也没有多少社交活动,所以我​和朋友小聚时很专心,去了基本不看手机。去了坐下,手机掏出来放在桌上​,然后就喝酒聊天,不会没事拿起手机来刷几下。要看手机,也是在回家的​路上。

社交礼仪会强调不看手机是一种礼貌,是​一种尊重。​很正确的说法,但是并没有多少用。很多人明知道聚会时看手机不礼貌,是不尊重对方,却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手。这是因为礼貌礼仪属于理性,然而不停看手机,不停刷手机则是一种纯感性。那只手机并不是一只手机,而是人内心焦虑的具体​显现,看手机不是为了“重要消息”​,而是一种强迫症。

​理性很难控制感性。在别处未能解决,未能放下的事情​会变成焦虑,被自己带到这一处。​于是,人在此处,心却依然还在别处。并且因为事情悬而未决,就变成了​无孔不入的焦虑。刷手机能带来所谓新消息,​这种新消息能缓解一点焦虑,于是人就会不断刷下去。焦虑控制了这个人,占用了他大脑的全部算力,怎么可能还有任何​额外的算力去观察自己,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礼貌不礼貌?连人的心思都不在现场,根本就轮不到礼貌上场。

平常时间​我不想讨论这个问题,因为所有的焦虑都对应着生活里的​许多不得以。我并不过他人的人生,我肩头也没有承担他人的承载的重负,我说放下,我说放轻松,我说深呼吸呼出焦虑压力紧张,这些话语都没有任何用处,而且说出来显得相当轻浮孟浪。但是现在有点​不一样,现在是假期。假期本身就是用来放松的,​如果在假期里继续保持焦虑,继续在不断刷手机,我就觉得有些浪费。毕竟这次的假期得来并不容易,东拼西凑才有了​这么几天时间,为了这几天时间,还要牺牲掉​周末。

想要安心度个假,想要把心安住在假日里享受片刻轻松,可能需要​做三种思维。

一是要思维自己正在度假。不要小看这种思维,​人是一种惯性的动物。长期以来习惯了日常的工作,日常的生活,并不会因为外出几天​就能立即扭转惯性的心态。​人在度假,心还在工作状态,还在日常生活状态,于是把度假的时间又顺理成章地拿去思考工作和生活中的诸多麻烦。

思维“我在度假”,就是用这种自我强调,自我暗示的方法,告诉自己的心可以从日常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换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度假时的新鲜人,新鲜事,新鲜景,新鲜​美味。在惯性中运行的心是沉郁的,是麻木的,把心的注意里转移到新鲜上来,心也就随之变得活跃而活泼,活跃而活泼的心才会感知到假期,才去转而追逐、感知、分析新鲜事,于是无暇去想过去,也就避免了​焦虑的产生。

​二是要思维假期难得。一个人之所以能肆无忌惮地不断拿起手机,多半在潜意识里认为眼前的这一切并不重要,起码​不会比刷手机重要。原因是很多人觉得聚会而已,假期而已,又不是以后没有了,这种事情还会反复发生,​不用特别地对待。

的确会没有的,而且可能是随时没有。即便是一次简单的假期,能够成行也需要具足许多的​因素:有假期,有预算,有舟船票,有合适的人,有健康的身体......所有这一切并不是恒常不变的,一次临时加班,一次天气状况,一次​肠胃感冒,瞬间就可以让这一切灰飞烟灭。​应该这样去想:虽然看起来是飞行了几千公里带来一个躺椅上躺下,但是这件事情本身并不​容易,需要凑齐所有因素才会发生。不要把一切当做理所当然,哪怕是石材建造的​巴黎圣母院也会突然被一把火烧做了白地。人们会慎重地对待珍贵之物,这种慎重能够保证​自己的身心都在场。

三是要思维自己​是否在场。不单是假期,如果有可能的话,​应该随时思维自己是否在场。吃饭的时候,自己的心不在现场,即便是美味也会丧失味道​。​工作的时候,自己的心不在现场,就会效率下降,错漏频出。有些人在床上都不能保持在场,所以世界上会有“笑床”这种事情发生,所以这种事情会让人觉得恼怒。

度假时要想一想自己此时此刻是否在场,还是神游天外,重新回到了格子间里查看电子表格,重新回到家里检查大门有没有锁死​。如果做不到在场,那么再好的风景,再美的人,​都和自己没有关系,都没有意义。如果是这样,不如不要出门度假,直接把房费交通费餐食费捐献给风景区,人在家里​坐几天就好。

当然,无论怎么思维,那些让人心烦意乱的事情总是会在心头​反复浮现。这里有一个很小的观想法门,或许可以​有所帮助:先思维面对烦恼,自己​有没有办法在此时此地解决?​一般都不能,所以它才能成为烦恼。既然此时此地解决不了,想也无益,徒然增加许多​焦虑。那么,当觉察到自己心烦意乱的时候,想象虚空中有一个箱子,想象自己把所有的烦心事全部塞进去。塞满之后,用胶带仔细​四面贴好。最后,想象自己用红色信号笔在箱子封口上写了一个“封”​字,然后画个圈,​就可以把箱子扔掉。​扔开的瞬间,你就能回到现场,​全心全意过你的假期。

我希望你度假愉快,也希望你过一个​无需反复刷手机的假期。​你之前没有意识到这是个问题,那是因为没有人告诉你。你之前知道这是个问题但不知道应该如何解决,那是因为没有人告诉你。现在你既然已经知道了,就不要继续背负着巨大的麻烦包袱,花了钱,花了时间,背着包袱魂不守舍心不在焉地地四处走---那不是度假,​那是劳改。最后,有一条古老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智慧箴言送给你:

“你并不在世界的中心,并不是缺了你出手这世界就无法运转,请把手缩回来拿好你的酒杯”。



------


2024-04-30

自动调焦眼镜ViXion 01排雷



去年我就在文章留言区里预告过,今年四月我准备尝试日本一家厂商的众筹产品ViXion 01​眼镜,昨天眼镜已经入手。
中国民间传说中​有一个乐观的预言:年轻时近视不要急,等到自然老花的时候​,正负对消,视力就会正常起来。的确有这样的幸运儿,但是事实上很多人到了老花的年纪,却沮丧地发现自己​同时近视且老花,远近都看不清楚。
目前市场上最优的解决方案是渐变多焦点镜片,​镜片的上半部分是近视镜用于看远,下半部分自然过度到远视镜用于看近。这样一来,人只需要移动视线从眼镜不同的部分看出去,就可以自如切换​近视镜和远视镜,满足日常所需。
ViXion 01(目前没有中文译名,这里我暂且翻译为“微可颂”,下同)是日本一家公司在这个领域内的新尝试。微可颂的设计思路是使用测距仪判断目标远近,通过电力驱动眼镜,改变镜片焦点,从而实现自动对焦​功能。它的优点是不需要移动视线,​由眼镜的镜片自动变焦。

微可颂到手之后,就是一个很简单的盒子​。包括一个眼镜盒子,一条眼镜布,一副眼镜,一条USB-C充电线,以及保修证和全日文的​说明书。从外观上来看,微可颂很有未来感,是一条半透明的2厘米窄带,后面是两个瞳孔大小的镜片​。眼镜鼻梁正中,是测距仪开孔。戴上去之后,由于圆形的小镜片遮蔽了人的瞳孔,让人看上去相当冷酷冷峻,类似​未来的人形机械人。

把微可颂翻过来之后,​可以发现两条眼镜腿并不对称。右镜腿要粗大许多,应该是把电路一类的东西放在了前镜框和​眼镜腿里。整个眼镜有大量可以调节​的部分:
---左右镜片固定在圆形的塑胶框架内,可以各自独立向左右移动位置,目的是为了调节镜片位置​符合使用者的瞳距;
---鼻托可以手动调整,上下前后左右都可以,目的是为了让镜片尽量靠近使用者的眼镜,并且让镜片和​瞳孔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图中最左侧的镜框上有一个调节螺丝,​利用它可以手动分别设定左右镜片的焦点。
---细长的那一边镜腿可以调节,​用于勾住耳朵。
使用起来很简单​。微可颂充电3小时可以连续使用10小时,也支持快充​临时应急模式。首次使用时,把眼镜戴上,然后调节​鼻托和两个镜片的位置。位置调整合适之后,长按设置键到蓝色指示灯出现,然后闭上一只眼,用调节螺丝调整镜片焦距,直到睁开的眼睛能清晰看到​一米之外的物体。再按一次设置按钮,换一只眼睛重复​这个过程。两只镜片都设置完毕,​长按设置件到蓝色指示灯熄灭,此时微可颂进入自动调焦模式,看远看近焦点自动切换,非常方便。
我戴着微可颂看药品说明书,站在窗前眺望街上的车牌和广告牌,焦点在极近和极远处微可颂的表现都很好,变焦极为迅速丝滑,我甚至应该说​它比我的传统光学眼镜还要清晰一些,细节还要​更准确一些。
但是我并不打算推荐这款产品,起码,作为初代产品它​还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所需。微可颂01版的缺陷有以下几点:
1、最大的问题是视野狭小。通过两个小镜片看出去,有效的视野类似双筒或者单筒望远镜,在眼前的一个双圆形区域或者圆形区域内,能够极为清晰地成像。在区域之外,就是用肉眼直接看。
2、其次的问题,甚至也是更为致命的问题,是焦点变化随着测距仪正对方向而改变,不会随着视线或者眼球转动而改变。也就是说,当你的眼珠往两边看的时候,变焦功能就失效了。

如果你不​清楚我的描述,你可以现在就伸出一只手,比一个“OK”的手势。你拇指和食指圈住的那个字母“O”,就是你戴上微可颂01之后,眼前​成像情绪的有效面积。在这个“O”区域之外,四面漏风,​你的视线只要移动出来,就什么都看不清楚。
微可颂看书看手机看远处表现都很好,​但是当我戴着它看我的电脑屏幕时,灾难就出现了。​因为视野狭小,我只能看到屏幕中间的一小块区域。​鼠标稍微移动,瞬间就会跑出视野之外,需要立即转头去找鼠标---转眼珠没有用,侧边区域没有镜片覆盖。你也可以想象,微可颂肯定也不能戴着去开车,因为你只能看到正前方的一小块区域,同时也不能用余光不断观察两边的​后视镜。
视野狭窄会带来​非常真实的​不便。传统的光学眼镜几乎是全视野,除了眉毛以上,脸颊以下​,以及两个眼角之外的小部分区域。习惯了这种眼镜,换来视野极度受限的微可颂眼镜,​我个人反正是很难适应。它对于我来说,最适合的场景是在家里看书,穿针,或者做一些细致的需要​眼力的手工活。​如果是外出,开车,运动,我想我不会考虑微可颂。
微可颂作为众筹的初代产品,还存在一个致命缺陷---眼镜佩戴在人体上,​用于改善视力,所以它是一款医疗器械。按照日本的法规医疗器械需要拿到许可,微可颂没有这个许可。也就是说,它其实并不符合日本眼镜的标准,并不能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之中,无法规避许多因佩戴而来的​安全风险。
最后,则是它的价格。众筹价是70000日元,​零售价还要更高,​7万日元相当于3000多人民币。对掏出3000块人民币完全不心疼的用户,他们有更好更简单的选项,比如说​近视手术。对于掏出3000元人民币压力较大的用户,这个价位完全够他们去配一副多焦点的传统光学眼镜,全视野无限续航不说,还可以用上进口的高透​超薄镜片。
​微可颂的社长说,预计两年之后可以推出视野扩大两倍的新品。我个人认为,扩大两倍视野之后,这副眼镜​就能够达到日常可用的状态。但是,眼镜变焦不能追随眼球焦点移动这个问题依然存在,用户还是个机械人,不得不扭头​用测距仪对准目标才能看清楚,做不到原地不动,转动眼球就能看清楚​各个方向远近不同的物体。对于高度近视,高度散光的用户来说,这样的眼镜已经足够,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而言,这样的电子​自动变焦眼镜还是差了一口气。
最应该做这件事,技术储备也最为完备的公司,我猜应该是​苹果公司。他们推出的Apple Vision Pro利用多个摄像头,已经能够完美地捕获和跟踪眼球的运动,然后可以准确地判断​目光焦点。如果用这种技术来做一款全视野的自动变焦眼镜,应该远比微可颂更为便利,甚至可以通过自动调焦​为人类带去超级视力。但事实上,苹果让Apple Vision Pro的近视用户自己配隐形眼镜,或者加钱帮用户定制专属的​个人镜片---​苹果志不在此。
​我就觉得奇怪。3000块钱买一副创业公司的狭小视野电子自动调焦眼镜,这件事在商业上其实并不成立,​然而别人做出来了。30000块钱让有钱的近视远视散光果粉买一副苹果的电子自动调焦护目式眼镜,一看就知道有钱,一看就觉得炫酷,这件事在商业上其实是​可能成立的,然而苹果并不去做。
伟大的斯宾诺莎当年独自居住,​以磨镜片为生---我觉得他一定是在通过这种行为在向后人暗示了些什么。


------

2024-04-29

过度


我的客厅有两组灯,昨天晚上我把其中一组全部从LED灯泡换成了钨丝白炽灯泡​,剩下一组是智能灯具,虽然也是LED灯​,但是可以调节色温。换好之后,我关闭了LED灯那一组,打开钨丝灯泡这一组---

温暖、模糊、昏暗的灯光轻柔而缓慢地从天花板上降下,北京正是阴雨天,又刚好是周末,抬头看着灯泡里闪亮的灯丝,让我觉得温暖,让我回想起童年,让我内心​沉静安详。

LED灯没有什么不好,甚至可以说太好了一点:节能、明亮、无阴影、智能控制、超长使用寿命,​钨丝白炽灯没有一样能比得上。在LED灯光的照射下,后者​连影子里都全是缺点。但有一点LED灯做不到,​那就是它照不见生活的毛边。

当代生活里的一切都过了。过于明亮,过于灿烂,过于清晰,过于齐整,过于精致,过于完美,过于受控,过于绿色环保,就像是这​无瑕疵的LED灯光。在这种灯光下,我对一切都产生了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没有籽的西瓜,没有瓤的芒果,​散发着芬芳的海棠花。

钨丝白炽灯属于前一个时代,有许多的缺陷,更有许多的粗糙,就算是灯光也显得那么硬,在房间里到处投下​醒目浓重的黑影。然而它很像是生活本身,生活本身没有经过裁切,没有经过熨烫,​更没有经过后期修图,从来都带着毛边,带着瑕疵,带来诸多的不满意,​从来不管你高兴不高兴。

​生活就是我的猫。当我周末的雨夜打开钨丝白炽灯,房间里笼罩着温暖昏暗的氛围,我坐在客厅地上,听一曲小野丽莎的歌,猫咪走过来,倚着我赤裸的脚板躺下​。那一刻我觉得幸福,觉得安宁,但是我也很清楚,也许就在下一刻,猫咪就会毫无预兆地站起身​来,扭头便走。猫咪要走近靠着我,她不需要理由,猫咪要起身​远离我,同样也不需要解释。而且,这两者之间的转换​甚至都不需要什么过度时间。

​我可以在手机上养一只电子猫。4K屏幕上,电子猫咪要比真猫还要漂亮,还要​干净,还要完美。我点击屏幕,让它叫它就会叫,让它握手它就和我握手,在我​招手和挥手之间,它就顺从地走近或离去。我会赞叹它眼睛的清澈,我会赞叹它毛发的顺滑,我会欣喜于它的善解人意,但是我也会觉得没意思,因为​真正的猫并不是这样的。在一天24个小时里,一只真正的猫大约有5分钟能够完全符合我的心意,所以那​5分钟才分外珍贵。至于说另外的23小时55分,​我只能由她去,那是我所左右不了的事情,那是为了这5​分钟必须支付的代价。

​连日光都不是完美的。入夜需要它的时候,它​消隐在地平线下。阴雨天需要它的时候,它​躲在云团后并不愿意出来。甚至你仅仅想要拍一张照片,它发射的光线通常要么过强,要么不足,只有清晨黄昏的短暂一刻,才有柔和​美好恰到好处的光,和​浓淡相宜边界清晰的阴影。

打开钨丝白炽灯的一刻,LED灯光所制造的完美世界消退了​。粗糙的生活毛边在所有的地方重新出现,满眼望去都是​瑕疵,都是问题,都有改进余地。一切都不够明亮,不够清晰,不够规整,不够准确,但是我没有任何意见。我坐在那昏黄的灯下,感觉世界和我之间再没有隔着一层​,没有LED灯带来的那种自己必须再努力一点的感觉,这让我感觉到安然,感觉到自在,​在那种充满瑕疵的黄色灯光中,我​终于得到了松弛,甚至忘记了去​想电费这件事。

今天早上醒来,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语音通知所有​LED灯打开。明亮而冷静的光照下来,驱散了睡意,也驱散了暖意。只在灯光亮起来的一瞬,我就和这大城里​所有刚刚苏醒的人再无任何区别。LED灯毫无声息,但我却听到了震耳欲聋的马达轰鸣声从大地深处传来。​晨光微弱,小雨不停,​LED灯照亮一切,LED灯笼罩一切。



------



2024-04-28

声音游戏


​之前有朋友对我说:听觉也需要训练,如果你能听满1000小时高质量的音乐,你的耳朵就能训练出来,从此可以分辨声音好坏,音质高低。我心算了一下,觉得今年达成1000小时的目标希望很大,这样我就又多了一项能力。

但是所谓的“高质量”怎么定义?我去做了一点研究。结论是我们听音乐,全靠喇叭去模拟和还原当初歌曲、乐曲录制时候的真实声音,所以关键是喇叭质量。如果我上拼多多买一对10块钱的喇叭,即便我开通网易云音乐会员,用那对喇叭来播放,效果也就只有一个“糊”字。

所以我买了一套书架音响,刚好可以放在我的书桌上。买之前我看有音响专家介绍说,入门级HiFi音响的标准是3000块人民币,分析了原因,让我很是信服。不过以我的鸡贼,又忍不住去想一个问题:具体是什么3000块?

鸡贼归鸡贼,但你不能不承认我问得很有道理。因为现在市场上一套3000块钱的HiFi音响,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钱是给了营销、推广和渠道,那我买下来就不是很划算。那么,如果一套HiFi音响五年前、十年前卖3000块,甚至不止3000,由于很受欢迎,得到了消费者的验证,那么厂家势必会生产很多套出来,那么势必到今天都卖不完,那么势必不能再卖3000块。

我的问题就变成了一个很简单的选择:是五年前的3000块钱,还是现在的3000块钱?最后我选择了6年前的4000块,尊宝S801当时是这个价,现在亚马逊上全新一套售价不过是120美金,国内售价高一点,也就1000出头,还可以私信讲价,还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带小功放机的套件。当然,音响专家们也提到了一条购买原则:买新不买旧。我听了也觉得很有道理,不过我听完了装作是没听过。

到现在我应该已经听了50个小时以上的音乐,果然觉得耳朵灵敏了起来。小时候我听父亲有一句很粗鄙的话用于形容一个人听力好,说是“10公里之外山头上有只蚂蚁放了个屁他也能听得清清楚楚。”我不说是能听到蚂蚁放屁这种声音,但是对于声音的感知的确比以前丰富了许多。同样的一首歌曲,不管以前听过多少遍,现在我能从中听到更多之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

此外,我也获得了以前不曾有过的体验。比如说用书架音响对着我的脑袋轰,我会感觉声音不是从左右两个喇叭里发出来,不是来自左边和右边,而是来自我的正前方。尤其是闭上眼睛时听人声,感觉像是歌手站在我的正前方,反而是乐器分别从左边和右边传来,各自都有清晰的位置,仿佛是自己正面对小舞台。

发烧音响界把这种感知称为“结相”,有点像摄影界的术语“聚焦”。聚焦是指调整镜头焦点,让拍摄对象清晰成像。结相说的是声音能够给人带来稳定、清晰、真实的位置感,仿佛在虚空之中有一处稳定的音源一样。我于是有点理解为什么会有音响发烧友,为什么他们会在音响上投入那么多钱,因为结相带个人的感觉很奇妙,人就会忍不住去升级换代,希望得到更为真实和清晰的结相。不单要听出人和乐器的位置,甚至要追求声音在反射回荡时带来的空间感。他们不止要听到声音,他们还想听到演奏表演时的场所。

几年前,大概是男人之间相互赠送机械键盘的风潮前后,还有段时间流行相互赠送高保真耳机。所以,我家里还有几套好耳机,但是因为全套设备很麻烦,我听了几天就收起来不用。现在,我的功放机上正好还有个耳机输出孔,我就找出耳机来体验了一下。

又是另外一种感受。如果说音响的结相是来自自己正前方的虚空,那么耳机的结相则在人的大脑里。具体说起来,就是大脑的正中,天灵盖的正下。以前我听禅师引导禅定,说到放松自己的大脑时,禅师强调要去想大脑这里是一片空间,要想象它无边无际。我就很困惑,大脑就是个具体的球,西瓜和冬瓜的区别,哪里来的无边无际的空间?

但是现在我略微有一点理解了。因为从耳机的听音效果上来说,脑袋里分明可以放下一整个小型乐队和一名歌手。歌手就站在大脑中央的白色圆形舞台上唱歌,喉结都会一动一动的。同样的,放上一个满编制的管弦乐队也没有任何问题,弦乐在前,管乐在后。大脑里确乎是存在着一个无边无际的空间,只是我之前没有真实的体验去验证而已。

同样的,我也理解了那些整天耳机长在了脑袋上的年轻人。我理解了他们未必是沉醉于歌词或者是旋律,未必是沉迷于歌手的声线和色相。而是在咖啡店在图书馆在办公室在公交车地铁上,他们可以经由耳机进入一个脑海中无边无际的空间,那个空间可以把外界的一切人和事都遮蔽,只留下他们自己可以安全安心安定地待在这个空间里。他们真正迷恋的,是自己随身携带的这个空间---他们现实生活的副本,精神世界的洞天,如果不是GM级的乘警或者洞玄级的老板,任何人根本无力打破它们。

为什么人们会在耳机、耳机功放、耳机连线上投入那么多钱那么多时间?因为在这片神秘空间里听演出是比听音箱更为奇妙的感觉。听音响像是听堂会,歌手乐队在外,随时会曲终人散。耳机提供了一种专属自己的拥有感,歌手和乐队跟着自己走,就在自己脑海里,就像是带着自己的眼睛鼻子耳朵一样。听耳机的人,获得了一种类似帝王一般的体验,因为在他的行宫里永远有一支宫廷乐队在等待着他的召唤,专属于他一个人,哪怕是嫔妃和孩子都不能征调。所以,他要在脑海里“听”见每一丝气流在牙齿上的每一声摩擦,每一根琴弦的每一次震动,每一位乐手身上的每一条衣褶和他们各自的站位---王就应该如此。、

最后,我忍不住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人们如此投入一个脑海里形成的幻象,这是不是饲养出了更多更强的自我?是不是形成了更大更沉的沉迷?在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之前,我又问了自己一个根本无法回答的问题:所有我通过耳朵感知到的这一切,究竟是我一个人的感受,还是大多数人都如此?也就是说,我们听到的究竟是一样还是不一样?我不知道,也许有人可以在留言区告诉我。



------


2024-04-27

最好的520纪念

 


每年的5月20日是母校的生日,每年都会老师同学写纪念文章,怀念人,怀念青春,怀念旧时光,也怀念自己曾经的天真纯洁。今年我认为不需要再看任何文章,因为对于我而言,最好的520纪念已经出现。
昨天我写了一篇《非著名校友》,讲述我的朋友,也是我的大学同学,他的遗孀和女儿想要在五一期间去母校看看,尤其是想去11舍看看他曾经住过三年的地方,但是无法预定到参观名额的事情。当然,我内心里不免存了希望,希望有同学或者老师愿意帮她们一下。但我并不确信会有这样的人出现,我毕业已经有27年,我朋友过世也有11年之久。
文章发布后不到半小时,03英文系的夏鹏同学就留言联系我,说他可以帮忙安排协调这件事。当时他正乘坐航班,匆匆数言之后,他说事情交给他办就好。3小时过去,那边飞机落地,消息就到了这边:一切已经安排妥当,只需要完成在线申请,填写几个保证人的姓名,就可以完成申请核准手续。
下午两点,88数学系的邱继良师兄留言告诉我,他作为校友总会副秘书长​愿意帮忙一力促成此事。晚上七点四十九,我大学时代的辅导员蒋恩铭老师发来私信,问我还记不记得他?说是看到同事转发的文章,他刚好五月一日、二日在南京,可以陪同母女​参观校园,介绍​学校情况。
​从束手无策到援手如林,只过去了半天。朋友的太太在感动莫名的同时,说自己也感到很惶恐,搞出那么大动静,觉得“受宠若惊”​。我回答她说,大家之所以那么做,是为了同学,​也是为了小朋友。他们在校园门口迎接你们的时候,​也是在迎接一位旧同学的影子重回母校。你们母女在校门口见到他们的时候,也见到了自己丈夫/父亲​在他们身上留下的一部分印记。
朋友在十一年前去世,那时候女儿只有六岁,如今虚岁已经十八,​马上就要考大学。​事实上,这个五一节她就要去父亲的母校看一看大学是什么样子。和所有的游客一样,她会看到绿荫掩映的古老教学楼,看到爬山虎密密包裹的北大楼,看到学生在食堂、操场、教学楼、图书馆​之间穿梭。但是和所有的游客不同,她可以穿透这些皮相,看到一所大学的筋骨。
筋骨不是肉眼可以见到的,它在于茫茫人海中的呼唤和此起彼伏的响应声,在于​告别校园乃至生命消失之后依然没有中断的连接和不灭的热忱。小朋友会是那些幸运的少数,在一开始就知道大学并不仅仅是一处教育机构,一所学术机构,而是人和人的共同体,他们之间的羁绊历经岁月侵蚀而无损,在尘世的建筑物之上还有一个全属于精神的世界,因为她曾​亲眼见证。
按照传统的中国风俗,一个人去世了,他的旧相识也会同时​从他的生活中退出。人们并不会去找寻他的亲族,不是因为冷漠,而是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而是担忧自己的出现又激发起他们的伤痛​。我曾经在大学二年级时去过高中好友的家,他的母亲坐在中间,右手边是我朋友的骨灰坛,​左手边坐着我。她那种难过而又欣慰的目光让我心碎,恨不能拔脚就逃。
并没有真正逃离,人们只是潜伏下来,带着回忆,带着感受,带着亡人的一部分​碎片潜伏下来。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需要一个合适的理由,需要一声明确的召唤。潜伏者就会从冬眠状态中苏醒过来,响应召唤,去交还那些碎片,​为家属还原出亡者的灵魂拼图。
即便最为亲密的夫妻,最为熟悉的父母子女,​彼此知道的也只有各自的一面或者几面。有时候,人因为太过亲密太过熟悉,反而看得不大清楚。而人也总是在彻底失去一个人之后,才会渐渐有了​想要去了解对方的念头。在潜伏者这里,有更为立体更为全面更为丰富的另外​几面,多年来他们一直小心收藏,静默等待。
在这个五一节,在小朋友上大学之前,我们这些潜伏者从各处出现,​帮助她完成拼图。就像是十一年前父亲早已经准备好的成人礼物,让她看到年少时代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让她看到她即将要去大学​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更重要的,是让她见证了那个魔法时刻,只要在人海之中轻轻念诵“同学”两个字,​于是就有无数个浪头分开人海,笔直地向着她而来,最后​在她身边缓缓环绕。
这就是我的母校,这就是她今年​520生日最好的纪念。别人的母校有更高的楼,有更为显赫的校友,有更为伟大的历史和成就,而我感念和尊敬我的母校却是因为​所有人为一个小女孩所做的这一切,更因为母校走出来这样的一群人​,因为这群人之间有这样​深沉而宽广的羁绊。面对这样的母校,就算是生死离别也都黯然失色,因为同学,在校门口总有人在等你。因为同学,即便你再也无法抵达,​校门口也有人在等候着你的家人。因为同学,你有一部分灵魂碎片永久地留在了校园里,留在同学那里,等待有一天激活重启。
​母校生日快乐,谢谢您。
93大气
和菜头



------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