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8

鸟爷

 


​鸟爷不是北京大爷,土生土长本地人。他有家有孩子,但他​在自己六十岁生日那天坚持搬出去换一个城市一个人住。没有人能说服他,他也不解释。还是他的老朋友来劝,说是要搬就​在附近找个地方吧,免得将来家人收尸麻烦。这句话他倒是听得进去,就在家附近租了一间小房子,带了一点随身物品住了进去。​搬家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买了一只鸟。
那只鸟的品种很难说。懂的人说有可能是画眉,不过又说不一定不准,因为它更像是一只大一号的麻雀,而且,它基本上就不叫​。鸟爷说了,​不叫好,不提要求,没有抱怨,大家耳根清净。有人问鸟爷,这鸟又不会叫,又不好看,你养来干什么?鸟爷翻了翻白眼:​这话你回家问你爹妈去。那人居家啃老,有无限多的时间来关心街坊。
​搬了家,养了鸟,鸟爷就天天跟他的鸟待在一起。并不逗弄,也不训练,更不和鸟说话,他就​那么坐在鸟笼边上,和​鸟大眼对小眼那么​相互瞪着。天气好,就带着鸟笼出来晒太阳​。阴雨天,就把鸟放在餐桌上,自己在一边坐下,继续​相互瞪着。家人来探望,鸟爷也没什么话,专心致志瞪着他的鸟​,家人就手足无措地站在原地​发愁。
城里有位张婶,立了堂的,说是从关外请了保家仙来,​问事很灵。家人就去求张婶,让她给看看,老爷子这究竟是怎么了​。张婶收下棍香、鸡蛋、面条、红包和酒,就请神上身去​看。看完说没事,老头和鸟叫做一魂​双体。降生的时候,​三十三天上的罡风太强,把老头的魂给吹走了一丝。一甲子之后,那丝走失的魂落在​这只鸟身上。所以,他们俩一起待着感觉舒服​自在,感觉自己终于全乎了。人是这样,鸟也是这样。
家人听完有些着急,难道说以后就这样了?有家不回,整天和一只鸟在外面待着,这算是怎么一回事?这日子怎么过?外人又会怎么看?张婶想了一下,回答说也许等到融魂之后​就能好吧。家人又问怎么才能才能融魂?张婶不说话,斜眼去看桌面上的鸡蛋、面条​。边上就有人插话,这不是你应该问的,说了你也不懂。人没事就好,​你赶紧回吧,后面还有人在等着呢。
这事之后,​大家都管老头叫鸟爷。不管真假,事情得到了​一个满意的解释就好。人们理解了鸟爷,接受了鸟爷,有时候还会带着同情的​眼光看着鸟爷和他笼子里的灵魂碎片。有人评论说,难怪那鸟和他一样鸟。就有人劝,说做人要厚道,嘴碎容易伤功德。又有人插话,功德个屁,那叫阴骘,没看见老头下眼皮的阴骘​纹吗?那是有福报的人,​轮不到我们来操心。
鸟爷可能听到了这些话,也许没有,​反正也看不出来,他还是整天和他的鸟待在一起。这话反过来说似乎也可以,鸟​整天和他待在一起,​双方都没有厌倦的时候。家人们开过几次会,一条思路渐渐清晰起来:只有活物才有灵魂,如果杀死那只鸟,灵魂脱出,​不就可以和老爷子融魂了?但也有家庭的重要成员审慎地表达了担忧,如果灵魂这一次没有融合成功,老头从此就​残缺了怎么办?有成员当场激动地表示,以前残缺着不一切挺好的吗?就是找到了那只鸟​,一切才变得奇奇怪怪的。
​重要成员想了一下,再次提问:那如果这次那一丝灵魂再次飘走,附在​一只蛤蟆甚至是一只猪身上怎么办?会议陷入僵局,未来可能的景象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良久,角落里一道懒洋洋的声音响起:我要是他,我要知道你们都这么想,那下一次我的​魂多半要附在一个年轻漂亮的小娘们身上。房间里​终于有了笑声骂声,鸟并不知道,自己的性命曾经在阴阳两界上打转转,​然后靠一句笑话又回到了阳间。
​但最后鸟还是没了。鸟爷的好朋友赵伯伯讲述了​事情的全部经过:
那天鸟爷带着鸟来找赵伯伯,​说是时候到了。赵伯伯心中一惊,问​什么时候?鸟爷说,这鸟我已经训好了。根据鸟爷的说法,​他大概五六岁的时候遇见过一个江湖把戏人。身上挑着七八个鸟笼,走村串镇,​给人表演把戏。那些鸟都听他的话,打开笼门,就会自己飞到把戏人手上​。会做算数,会测字,弄完把戏人说一声“回”,就又自己飞回笼子。
鸟爷用了自己所有的压岁钱,暗中求到了训鸟的方法。他等待了五十多年,终于等到了把戏人描述过的那种鸟,这段时间他严格按照把戏人的教导,每天都在训练那只鸟,现在终于彻底​达到彼此心意相通的境界。​看到赵伯伯不相信,鸟爷就现场演示了一下。
他用三张小纸条分别写上:原地起跳、张开翅膀、​倒挂起来。然后,鸟爷把三张小纸条揉成团,让赵伯伯​握起来摇一摇,随便取出一张来。赵伯伯打开一个,上面写着“张开翅膀”。鸟爷神秘莫测地看了赵伯伯一眼,并不说话,转头瞪向那鸟。随着目光落下,那鸟全身突然陡然一震,然后就像是提线木偶一样,僵硬而迟缓地展开了翅膀。鸟爷回望目瞪口呆的赵伯伯,眼神幽微闪烁,仿佛有黑色的​火光。
最后的终极测试,是打开鸟笼,让鸟出来,​自动飞到自己手上或者肩膀​,这就是训鸟圆满。赵伯伯打断鸟爷,说这段时间你​一直就是为了做这个?抛家弃子,有家不回,租房​扮孤寡老人,就是为了这个?鸟爷的兴致被打断,有点不高兴,反问说​:老赵,这辈子你有没有什么自己​一直想要做的事?这辈子你​做过几件这样的事?这辈子​你是不是一直为了别人做这做那?老赵你说这有没有个头​啊?​什么时候是个头?我六十岁了,​可以为自己活一回了吗?我就想训一只鸟,五十六年前就那么想,没有一天停过​。老赵你告诉我,究竟​行不行?
说着,鸟爷平复了一下情绪,打开笼门,​最后的考验终于来临。
那鸟看着笼门打开,​歪着头确认了很久,然后轻轻一跃,双爪分开抓住门框两侧,​试着把头探出去。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它用力一蹬,跃出笼门,在空中张开双翅猛拍两下,于是腾空而起,划出一道极为流畅光滑的曲线,从老赵家​敞开的窗口飞了出去,头也不回地穿过晾衣绳和电线,掠过树顶,斜插天空,从此消失不见。
​赵伯伯评论说:看来,那鸟也有自己的安排。


------



2024-04-17

暴论

 


暴论这个单词已经在中文互联网上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好像没有人专门写文章​做介绍和分析?可见,喜欢暴论的人都是天生的破坏者而非建设者。
以上这段话,刚好就是网络世界里非常典型的一种表达方式,先说一个事实,然后再说一个观点,最后得出一个暴论。
早在《后汉书·左氏》里就有“暴论”出现,原句是“不先暴论大义”,但是这里的暴其实是曝,公布的意思,和现在的使用方式完全无关。又有说法称“暴论”源自日文,就是这两个字,不过是繁体​。本意是​粗暴无礼的言论,或者无视道理和常识的议论、理论。但是就我个人的观察,在中文​互联网世界的使用中,暴论的涵义要更为丰富。它最起码包括以下涵义:
1、夸大的,片面的,扭曲事实的,耸人听闻的观点。​例句:​996是一种福报。
2、无视道理和常识,和众人观点完全相悖的观点。例句:我这个人脸盲,就是根本分不清楚谁漂亮不漂亮,我跟她(太太)在一起不是因为她漂亮,因为我根本不知道她漂亮不漂亮。
3、发表个人言论前出于自谦,自我保护的目的,以自嘲的方式宣布自己说的是暴论​。例句:下面请允许我发一个暴论,经济学家起码要能先做成功一门生意,​开成功一家公司,然后才能发表学术意见。
4、为了纯粹的网络调侃,搞笑而发表的言论。例句: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5、违背直觉,但可能道出真相的观点,大众可能在很久之后才认识到它的意义。例句:996是一种福报;捐款不要超过10块钱​;​廉租房就不应该配套洗手间。
分析暴论的使用场景,我认为暴论最基础的功用有两个。一个是表达强烈的​个人情感,尤其是个人的赞同或者反对,喜欢或者厌恶。所以,它不需要​符合事实,也不需要符合统计学。比如说:双鱼座都是渣男。这是一个全称判断,用星座和性别判断人的品质没有任何事实基础,但这句话很流行。它后面的情感是强烈的​:厌恶渣男。但双鱼座不是必须,双鱼座可以换成说唱男,长发男等等,都依旧可以​成为一句暴论,都能获得相当数量的支持。
又比如说:小红书之所以会崛起,是因为百度做得太烂,太多广告和人为干扰搜索排序造成搜索无效。在这个暴论里,小红书的崛起可能另有原因,​但是人们对百度的态度和评价却是一望而知的。
另一个功用是为了传播​部分的事实或者真相。​网络上的声音很多,很嘈杂,想要让一种声音听见,有时候不得不用比较激进的表达方式,把观点包装为暴论,​这样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引发传播和讨论。​比如说:投喂流浪猫就是​灭绝其他生物。​又比如说:这圈那圈,到了最后都是花圈。前者涉及到相当复杂的城市生态环境,并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事情。但是,人的善心导致​鸟类的灾难,这的确是复杂性的一种体现。后者涉及到对名利的看法,​利用反对和嘲讽,其实强调了自己的另外一套价值观。
因此,前者可以引发广泛的讨论和辩论​,便于人们进一步认识某个具体问题,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后者则可以引发广泛的共鸣,便于持有相同价值观的人彼此认同,彼此​接近,​同时也能疏解情绪。
第二种功用对于网友而言可能更为重要。暴论之所以能够流行,其根本不在于​暴,而在于论。也就是说,结论中包含了部分的事实​或者真相。但是,在网络世界里说实话是很困难的,​也是有风险的。因此,暴论的出现可以把自己的观点相对安全地包裹在暴论的外壳之下。在更为古老的时代,巫师、儿童、醉汉、疯子、小丑,​他们都具备讲真话的特权。同样的,他们的真话被天启、天真、酒醉、神志不清和​滑稽搞笑所保护,被理解为非正常的非完整的人,​这也就获得了某种赦免。
今天网络上的暴论更接近于醉鬼的酒话,和小丑的​怪论。​因为通常来说,暴论都可以很方便地包裹上娱乐的外衣,让人觉得好笑,滑稽。​比如说:异性恋专偶制就像是训狗​。又比如说:偶像和粉丝的真实关系​请参考见面会有多少个保镖。到了这个层面,暴论已经接近于辛辣版的幽默。在​搞笑的同时,多多少少会给人带去一些思考。
最后,​暴论还有一种广泛但错误的用法,那就是自己说一个既不有趣也无创见的观点,然后宣布这是一条暴论,很多人在网上都喜欢那么做。不过这也能理解,自我贴金毕竟是​上网的一大动力,管它是什么金,先贴自己身上再说---这同样也是一条暴论。


------


2024-04-15

总有一种扯淡的冲动



大概是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可能是我潜意识中想要自己排遣一下,就此走入了玩物丧志​的道路。这不是一条好路,和饮酒赌博刷夜店一样,都是一种让心放逸​放纵的方式,所以我不建议任何人步我后尘。

​不过,人的特点就是不听劝,否则我自己当初又是怎么入的坑呢?在这大半年的高强度万物丧志之后,我可以总结​一句:其实,玩物丧志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因为它的基础是学习能力。从入坑到出坑有多快,除了取决于一个人的心志和自我觉知之外,​就完全仰仗个人学习能力的强弱了。
倘若你开始对什么物件着迷,马上就会有一种想要去了解更深了解更多的冲动产生,于是考验学习能力的​时候就到了。无论在中国的哪一个玩物圈,​进去都会听到一个相同的神秘说法:这里头水很深。我作为一匹小马,​在这大半年里过了三条河,亲自尝试了水深水浅。得出的结论是这样一句话:
“水深那是因为扯淡太多”​。
只要围绕某样东西形成了一个圈,紫砂壶也好,文玩也好,耳机也好,音响也好,身在其中的人就总有一种​扯淡的冲动。有一句互联网名言​说过:这世界是由草台班子构成的。这句话后面还可以加上一句:人们总是倾向于用扯淡替代真实的知识​去理解世界。
我玩了几个月紫砂壶,发现真正可以成为知识的部分很少,文献资料​不用几周时间就可以掌握。但是,这个圈子里的人们对于​这些知识毫无兴趣,大家热衷于扯淡。比如说关于泥料的种种神话,你拿论文和他们讨论,他们会直接说论文里又没有研究​每一个产地每一个矿坑的泥。又比如说关于壶型的种种虚假形容词,你拿历史上有名有款的壶型和他们讨论,他们会直接告诉你​我从小学的不是这种,本地从来没人那么做过,你这种是错误的做法。
既不喜欢读书,也不喜欢学习,这才是常态。所以才会在种种扯淡之间打转转,淡扯多了,转打多了,就会觉得头晕目眩,可不是会觉得水太深么?
音响圈也是一样。关于电源、电流、线路的各种玄学扯淡说法层出不穷,​水电冷,火电暖,核电才是最震撼,铝线烂,铜线暖,人声还得靠银线。大家讨论得很热闹,​但没有几个人愿意翻开高中和大学电学课本看一看,而是闭上眼睛​靠感觉去做判断。这些我都还能忍,唯一忍不了的是现在都2024年了,​非说蓝牙不行,流媒体不行,必须要在桌上堆N个​盒子,说是这样才能确保音质。
我是真的理解不了,蓝牙都已经5.3了,每秒可以传输的数据量惊人,有什么​尺寸的无损音乐文件不能秒传?你有什么机器,什么线材,能够比电磁波的速度更快?能够信号损失更小?为什么医院、科研机构里,怎么不见使用音响线材​?难道是因为他们的器材对信号精度要求远比音响低?
​要是信了这一套玄学,那么水的确会很深。单为了解决所谓的“纯净电流”​就要花很多时间,很多金钱,感觉有学不完的东西。但如果从中拣选出最简单最基础最坚实的知识,那么其实并没有太多,花费的时间只会比学习紫砂壶多一点,​到不了学一门外语的程度。
以前我不能理解“国宝帮”,人均持有100件“孤品”,人均持有100件价值过亿的​瓷器同款,人均自称研究了三十年以上。​这帮人就不会去想一下,为什么概率论会那么偏好自己?全球加在一起就三件的东西,自己家博古架上就有一打?现在我能理解了,​因为人们偏好​扯淡,多数人根本没有学习的能力。
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大多数人无法做出两种区分:
​1、事实和观点的区分;
2、​知识和信息的区分。
扯淡涉及到的是观点和信息,​观点无法验证就不能上升为事实,信息不加以甄别判断就无法凝结为知识。任何地方,任意人群,扯淡总是更令人愉悦的,​因为更神秘,更奇妙,更有故事性。然而,想要得到事实和知识,就非得下一番功夫不可。人们不爱下功夫,人们喜欢听闻,​然后复读,在复读的过程中加入新的扯淡,为扯淡的世界添砖加瓦。
在真伪难辨的观点之中,在芜杂参差的信息之中,提炼出事实和知识,剥离所有的扯淡,​以此去解决某一个实际问题,这叫学习能力。
国宝帮的人说自己研究了30年,这话我信。​音响圈的人说自己发烧了30年,这话我也信。​但是,研究的是什么?是观点和信息,还是事实和知识,这我就​不能确定了。依照我的想法,如果花三十年时间研究事实和知识,那么判断自己手里的明成化七彩斗鸡缸是不是真家伙应该不难,判断线材对音质究竟有没有影响有多大影响应该也不难,判断蓝牙技术和流媒体技术是不是未来Hifi的方向​应该更不难。
但实际上很困难,而且是​相当的困难,那么,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人们总喜欢说一句话,说学校里学到的东西没有什么用,走出校门就全部还给老师了。现在我这里理解这句话,它就是​一个人的扯淡宣言。意思是他从此放弃了事实和知识,放弃了学习和思考,准备做一个热爱扯淡的人。学校的本质虽然的确是托人所,就业缓冲机,产业工人和文员培训中心,但它的确提供了很珍贵的东西,那就是在许多年里​持续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这些知识得来的过程。人虽然离开了学校,课本不用考试再也用不上,知识点也未必能够在现实中应用,但是如何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推演得到知识的方法,却可以​让人受用一生。
除非你发表了扯淡宣言,就此放弃这份最珍贵的​毕业礼物。
所以,我不建议玩物丧志的真实原因是担忧你最终会失望。到得最终,你发现不单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草台班子组成,更会发现​在一个个草台班子里人们都在大肆扯淡。​为什么人们总是对扯淡情有独钟?因为对于接受扯淡的人而言,他们认为这是在学习知识。而对于主导扯淡的人而言,形形色色的圈子就是个蒸发皿,扯淡就是不灭的酒精灯,可以把人矿不断吸引进入,然后精粹出​纯粹的金钱来。
他们满满意意地抱着一堆垃圾,在扯淡的加持下感觉金光闪闪,你也满满意意地提着沉甸甸的钱袋,​大家为全球GDP增长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你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



2024-04-13

习惯于一切都是假象



人们对眼见为实​有偏执,所以视频很容易​骗人,比如说我老妈经常转发来的养生视频​就是如此。我做过一些分析和研究,发现这些视频之所以能说服我老妈和她的同龄人,​完全在于视频的形式。

只要是出现一个中老年人,专家穿西装,医生穿白大褂,正襟危坐于屏幕中央,然后画面按照新闻联播的惯常画面构图和组成,或者按照养生健康专题节目的惯用画面构图和组成,配上字正腔圆的播音腔,最后加上画面左下角的头衔,​就算是视频里说地球其实是方的,她们也能相信。没有别的原因,这种视频的形式自然带有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她们在很多年里习惯了​这种形式背后所代表的权威---电视台=​正确=真实=权威。
这一招对于我就没有任何用处,我几十年不看电视,不看电视新闻,这个形式对于我就没有任何作用,因为我没有日复一日地训练和强化自己关于电视台=权威的​想法。当然,我不可避免地也要接受别的影响,比如说我现在看到一张蓝底白字的​图片,就自动会认为那是一份官方通告,需要每次都提醒自己​才能避免先入为主。
视频想要骗人,单纯靠形式取胜是不大可能的,​于是现在很流行以内容取胜。视频策划先写一个故事脚本,然后出镜人伪装成​自己生活中的真实经历,在镜头下表演一个故事。如果这个故事足够曲折离奇,剧情足够有趣有料,那么人们就相信,而且当作是真实事件​到处传播。等过了几天之后,又会发生反转​,被证实是自编自导自演。于是,​公众就会非常愤怒,非要揪出几个责任人来爆锤一顿才能解恨。
对此,我的态度​有一点不同。我不会那么生气,也不会有多少失望,因为​我很早就已经做出一个决定:在网上看到的任何视频,不妨先假设它都是​一段表演,都是虚构的故事​,都是真人表演。尤其是随着AI技术的进展,越发强化了我的这个认知,并且我把它推演到了一个​极端的程度:未来所有的网络视频,有责任有义务自证真实,否则就默认是​剧本表演。
以前我还会边看视频边想,它这个摄影机是在什么位置,究竟是谁在拍摄,在这种场景下是否还会有人镇定自若地在一边拍摄​。这是从鬼片里得来的经验,无论你有多害怕,一旦动念去想一下谁在拍摄猛鬼追杀众人,这个人为什么不逃命而是在坚持拍摄,而且手还那么稳定,​内心瞬间就会变得很安然。但现在不需要那么麻烦了,因为我就当我所看到的都是假的,唯一需要做的是偶尔问自己一句:这不会是真的吧?
模仿真实​其实很难拿捏。问一下周围的编剧朋友就知道,无论他们用了怎样的巧思,无论他们如何合理化剧情,​都无法和真实事件相比。因为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总是有一种​剧本难以企及的粗糙。真实并没有那么多理性,也并没有那么多逻辑,所以不总是连续的顺滑的顺理成章的,而是有很多突兀的转折,有很多​逻辑跳脱之处,经常可以随意出现前后矛盾因果对换。不相信的话,可以搜一下网络上每年总结的“年度沙雕新闻”,你就能知道人类和生活是何等的不靠谱,以至于人们经常感慨​生活比电影电视更魔幻。
这里也顺带分享一下我个人最喜欢的一条沙雕新闻,它发生在2017年11月27日下午4点的连云港​:当时交警发现一位小伙子因为嫌下班时路口堵车太严重,自己动手给左转弯车道刷上了直行箭头。
(via: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86769)

在这位28岁的连云港蔡姓小伙子手提颜料桶,在下午4点人来人往的连云港高新区科苑路上与苍梧路交叉路口,专心致志地添加一道直行标志之前,没有任何策划,任何编剧​能想到这样的剧情。它不在正常人的逻辑之内,也不在正常的生活逻辑之内,但是​它就那样发生了。所以它让我感觉到好笑,让我在多年之后都依然难以忘怀。事实上,我经常用情节离奇的视频和它做个对比,这些视频没有一个能拥有​相同的魔幻气质。
在反复看了很多次之后,我甚至理解了小蔡为什么要在光天化日之下来刷​路标---第一他没有想过这件事和交警会有什么关联,第二可能他认为白天划线要安全一些,​车速慢,能看得见他蹲在地上。
这条新闻对我的影响很大,从它出发,我进一步推导得出一个​结论:这个我们所认定是真实的世界,​很可能也是一个假象​。在小蔡没有画线之前,这些交通线​似乎有某种摄人的力量,​约束着司机的行为。在小蔡画线之后,不单证明这件事可以,而且让交通线变回了白线。说明​交通线的一切意义,都来自人们的赋予。那么,当有人不相信这个意义的时候,或者认为自己可以改变​其意义的时候,一切就变了。​世界变回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地上修了一条路,路上画了几根线,仅此而已。蹲在地上画线的时候,小蔡就从寻常的生活中超脱出来,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
因此,很难说我们的亲眼所见就是事实,​我们看到的是现象。​在网络视频中看到的是剧情,在现实世界中看到的也很可能是剧情。你所笃定相信的,你因此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可能并不是那么可靠。一切顺风顺水的时候,你看到的可能是假象。所有障碍困难现前的时候,​你看到的还可能是个假象。
就当自己所见的都是一段网络视频,就让小蔡在你所见的景象里默默画上一根横贯天地的白线,习惯那么去做,是内心平静的不二法门。


------


2024-04-12

尘世如潮人如水



昨天写文章回忆十年前的一家深圳街边潮汕牛肉火锅店,翻一翻才知道我居然为此写过那么多篇文章。文章发表之后一整天都很热闹,十年前我发文章介绍完火锅店,第二天就有读者跑去。十年后我发完文章怀念,其中一位读者在留言区里再次现身:

我就是看了菜头文章就去尝鲜的ZZ祥先生,十年前刚从北京到深圳生活不久,那时对一切充满期待,何况是从博客追到公众号的和菜头推荐的美食。十年后,在广深两地跑,娃也快十岁了,生活人来人往,但也会偶尔驱车一两小时去吃新上的河鲜,会一直关注菜头,看看最近画了什么好看的画。菜头啥时候来广州深圳,我带你去吃好吃的
十年前,他的微信名叫做ZZ祥,丝毫不在意他人的目光。现在有了孩子,微信名也变成了板板正正的张忠祥。ZZ祥是成全自己,张忠祥是方便别人,十年间的变化就像是流水一样。
还有读者来告诉我,火锅店的湖南伙计光头,我记得他好像是娶了店里收银员,开的那家店还在,也在原址附近,从景田北三街搬到了景田银座。我跑去大众点评看了,食客的照片里永远只会拍摄牛肉和汤锅,我没见到他那标志性的光头。生意不像当年那般火爆,还是不一样,一家在街边搭棚的路边摊多少会有些不同,穿拖鞋戴方戒喝人头马抽三五香烟自己带茶叶的食客说消失就会消失,从来没有什么道理可讲。
老板豪哥也有消息。读者火爆腰花发来消息说:阿豪在家含饴弄孙,光头在景田银座继续做着他的牛肉火锅店的生意。此文已转发给了阿豪。”并且还补充说:“豪哥的盆景做的也特别好。”
后半句话里的称呼是对的,我们从来都不会直接叫他阿豪,阿豪那是他的同辈人才能用的称呼,我们称他豪哥,发音是“吼锅”。我曾经有过很多家心仪的餐馆,也认识许多餐馆老板。餐饮业是勤行,想做好需要非常辛苦,老板早上5点起来买菜进货很常见,晚上十一二点收完银才能走。所以,每当一位熟悉的老板说“不做了”的时候,固然会因此而惋惜,但更多的是为他感到高兴,恭喜他从此上岸,可以过上自己的生活。不过,之前我不知道他们“不做了”之后会去做什么,一直是个迷。
现在我知道了,豪哥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孙子,他在家里带孙子,侍弄他的盆景。当年谁能想到豪哥会有这样的退休生活,带孙子也就罢了,潮汕人的事我能理解,哲学是一直到有儿子为止。但是弄盆景是怎么回事?当初在塑料方凳下坐下,挥手大喊一声“豪哥”,豪哥就应声而到,带着风声坐在我身边,每次必然从口袋里掏出一盒利群或者芙蓉王,拍在桌子上,叮呤当啷一通乱响,说是请你抽烟。
这是豪哥的常态。人人都说深圳是个没有什么人情味的城市,但豪哥把他的餐厅办成了街坊流水席。每次去店里,都会看到他忙着招呼每一桌客人。人到了,必然掏出香烟一人发一根,散过一圈才问点菜的事。每一桌开动之后,他必然提着酒去再打一圈,有时候不止一圈。喝老金威雪花这样的啤酒也倒还好,问题是许多广东客人习惯于穿拖鞋短裤打边炉,夏天四十度都要坚持喝人头马。豪哥总是主随客便,洋酒照样一圈圈打下来。
多少个深夜,当食客们三三两两散去,伙计开始收起圆桌和煤气罐时,我这一桌经常还在坚持,这时候豪哥就会拖着疲惫的步伐,颓然走到我身边坐下,面对啤酒都摇头,吐着酒气拒绝说:今天实在饮太多。我想,人们喜欢来他的街边摊吃牛肉火锅,可能主要就是为了这种感觉,这种阿豪天天摆百日酒,天天办婚宴的气势。深圳是座很大的城,但是在阿豪这里,在他搭的大棚下,深圳只是一条熟人组成的小村。或者可以这样说,让每个人想起了自己的那条村,自己的那座小镇。周围密密麻麻的居民楼和大厦,只是树和山而已,一点不妨碍大家肘靠肘膝碰膝挤挤挨挨坐着,高举磨损到不透明的玻璃酒杯,兴高采烈地高喊:饮胜!
我怀疑当初办流水席的豪哥,和今天在家里带孙子弄盆景的豪哥并非同一个人。当初的豪哥的确是豪哥,现在的豪哥更似豪叔。不过,我还是为他感到高兴,就像是听到ZZ祥先生的近况那么​高兴。我曾经在狂风暴雨的台风天里去过豪哥那里,风大到要把棚子掀飞,我和他依然在风雨中对坐,雨水横着飞进来,我们不为所动,半身湿透依然继续吃雨水牛肉​火锅。我很高兴现在他现在可以在远避风雨​的房间里和自家人在一起,也很高兴他从曾经的江湖里退出,回归​不需要敬烟敬酒的居家生活。
中国人很少会这么说,但是我的确认为豪哥是在服务社会,哪怕是开一家街边档,​他也服务了社会。让人们在深圳这种超级城市里找到一处地方,让他们感觉短暂地找到了归处。让人们在辛劳的一天工作之后找到一个理由,让他们有冲动走出家门,和朋友​坐在街边欢聚。永远不应该小看街边档,人坐在街边吃饭的时候,是​城市服务于人,感觉人是城市的主人。于是有人气,有烟火气,有人间​红尘气。没有了街边档,​人就是城市的干电池,不能循环充电,榨干即弃​。
十年之后,我知道了ZZ祥先生的近况,也知道了豪哥的​退休生活。流水一般的日子,潮水一般的人,听闻他们的消息,就像是收到了来自遥远过去的问候,让我唏嘘伤感,​又有许多莫名欣慰。我们曾经在深圳景田短暂交汇,又各自​头也不回地奔流而去。人怀想过去总归是有些不堪,幸好,我们都可以成功隐藏在​一家潮汕牛肉火锅店之后,谈美食怎么可能让人有什么​难为情的呢?
那匆匆流水中的​磐石,那匆匆流水边的码头,我都曾停留。此刻,且满上这一杯,且天南地北,且人如流水:​饮胜!饮胜!饮胜!


------



2024-04-11

一家街边牛肉火锅店



十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14年4月11日,我在《槽边往事》第一次介绍潮汕牛肉火锅和一家街边店​:《领鲜牛肉》。那时候我还在深圳创业,领鲜牛肉在景田三街,我住在​南山华侨城。从第一次别人带我去过之后,我在北环大道​上不知道往返过多少次。

那时候的读者也和今天的读者不大一样。4月11日我才写完,第二天就有两位读者紧随而至,通过我居中联系,两个彼此本来全然陌生的深圳客,在一家街边店里相遇,聊天​。事见《此时此刻,有一家餐馆》---微信公众号曾经是这样一种用法,很难想象今天它变成了某种媒体,​某种营销工具,不再具有那种街坊气质,​也少了许多人间烟火味。
我在领鲜牛肉有过许多美好时光,它成为了我在深圳的接待站。朋友从北京、上海、杭州、广州过来找我,我一定会带着他们去一次领鲜牛肉。很多人不止一次,比如说南派三叔,他酷爱手打牛丸,所以最夸张的一次我们下午三点就赶到领鲜牛肉,看着伙计打牛丸,然后饥肠辘辘等到5点钟,迫不及待地点上当天第一锅牛肉丸​。
还有位广州的朋友,有次来深圳一口气讲了8小时的课,结束之后大家又从南山奔赴景田,在冰凉的夜风里​大家一起吃牛肉锅,一直吃到凌晨。他本来对美食没有多少兴趣,但是每次来深圳,领鲜牛肉和桥头烧烤​都是他的最爱。也不一定是因为牛肉,也许是​围坐在锅边的那些人,​因为一起刷过的那些夜。
即便后来我离开了深圳回到北京,潮州老板阿豪和湖南领班光头拆伙,他们搬去新的地方​之后,还是会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在其后的好几年里,读者找不见领鲜牛肉就来公众号问我,​我就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们新地址,他们欢欢喜喜跑去,就像是中了头彩​。当然,去了还是会去点“和胖子套餐”​,具体说起来,就是“和和胖子一样”。
​姓一个连词真的不好,​会连累讲中文。
再后来,到了2016年4月的时候,​潮汕牛肉火锅突然北上,在北京遍地开花。当时我写了一篇《一切都要从用牛丸打乒乓球说起》,向北京的读者介绍​潮汕牛肉火锅。当时我一点都没有想到,9月份的时候,我就在北京发现了一家很好的餐厅​:《帝都潮汕牛肉火锅》。也是在街边,不过是在北京霄云路食街。也是吃到老板加微信,也是带着朋友去当食堂吃。​我带着宁财神去过一次,从此他念念不忘。有一次我春节前去吃饭,听见包厢里的声音听起来很耳熟,偏头过去窥视,发现是他带了全公司去​开年会。
每次我去店里,发现调料区的麻酱总是见底,沙茶酱​纹丝不动的时候,就感觉不大妙。看到客人在锅里直接放满蔬菜,然后盖上两盘牛肉直接煮的时候,就感觉更​是不妙。潮汕牛肉火锅侵掠如火,旋即​又风流云散,帝都人民好新鲜,热情永远只是一时。​他们的味蕾可以尝试一切,但始终忠于麻酱。最后那家店还是关张,现在应该变成了一家王缸钵重庆火锅,帝都人民对四川和重庆火锅的热情一直不变,但是每过几年就要换一批品牌。
​毕竟,​餐饮业在北京是个时装业。
北京的潮汕牛肉火锅热潮退去,我只剩下对于领鲜牛肉的回忆。我记得从北环大道过去应该走哪一个出口,我也记得从深南大道过去应该走哪些小路,我甚至还记得在下午6点左右赶到,​在景田三街上有哪几个隐秘的停车处。我在深圳那些年,从未见识过景田白天里的热闹与繁华,但是我记得​它凌晨两点的样子。食客们坐在街边东倒西歪,周围居民楼的灯火睡眼惺忪,不时有狗或者人大吼一声,能听见在楼宇之间​的回声。
然后这些回忆也淡了,豪哥和光头春节不再发短信来,​大家渐渐断了联系。潮汕牛肉火锅从我的食谱里消失,我老老实实研究北京的涮羊肉,当然,调料还是​麻酱,不然呢?在深圳街头一起半夜涮牛肉锅,痛饮老金威的朋友,​三五年难得来一次北京,而且都是单独来。其实都来了我也没办法,因为我最喜欢的那家​潮汕牛肉店也倒闭了。​我能带着他们去哪里呢?人在帝都,谁一提起吃什么这个话题,​不是立即陷入心头的一片茫茫然呢?
昨天,2024年4月10日,有位读者在《思想起》一文下留言:
2013 还是 2014 年,你在公众号推荐了一个深圳的牛油火锅,第二天,我带着朋友去吃了这家店,跟服务员说我要吃和菜头推荐的同款火锅。服务员心领神会。那是我第一次吃到牛油煮熟后,原来是带点脆的。
那个朋友去世,也已经快十年了。我偶尔吃一次牛肉火锅的时候,还是很想他。
有读者告诉他,那篇文章叫领鲜牛肉》​。他​去翻看了一下,发现刚好是十年​差一天。留言里说的“牛油”,其实不是油脂,潮汕术语称之为“胸口捞”,指的是牛胸口致密而富有弹性的结缔组织,油脂很少,滚汤烫过之后,吃起来并无任何油腻,而是极为弹牙爽脆,完全不属于任何一种肉类的口感。​每嚼一下,就觉得心里一动。


------


近期热门博文